析井上靖《明妃曲》中的昭君形象
本文關鍵詞:為有源頭活水來——日本當代中國題材歷史小說簡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湖南大學》 2013年
析井上靖《明妃曲》中的昭君形象
周靜
【摘要】:井上靖是日本當代著名作家,從1949年井上第一篇中國題材短篇歷史小說《漆胡樽》,到1989年最后一部中國題材歷史小說《孔子》,在他歷時40年的寫作生涯中,共創(chuàng)作中國題材短篇歷史小說10篇,中篇歷史小說2部,長篇歷史小說5部。其中,《明妃曲》是他第6篇中國題材短篇歷史小說,發(fā)表于《all讀物》(1963年2月號)。對于該部作品的研究,國內目前僅有一篇相關研究論文,主要采用文本學的方法,對昭君形象進行分析,而國外目前沒有相關研究論文!睹麇分兴茉斓耐跽丫侨毡緦W者井上靖從日本人的角度創(chuàng)作的中國歷史人物,本論主要運用文本分析以及比較文學異國形象理論對《明妃曲》中的昭君形象進行分析。 論文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引言部分。在歸納總結日本和中國對《明妃曲》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論文的寫作目的和方法,提煉支撐本論的論點。 其次是論文的本論部分,分為兩章。第一章分為四小節(jié),采用比較文學研究及文本學的方法分析井上靖筆下的昭君形象。第一節(jié),通過中國史書《漢書》、《后漢書》和文學作品《西京雜記》,介紹了傳統(tǒng)悲劇性昭君形象的原型。第二節(jié),通過與《明妃曲》中數次提到的《漢宮秋》進行對比,筆者發(fā)現,《明妃曲》在內容情節(jié)一定程度上受到《漢宮秋》的影響。第三節(jié),與傳統(tǒng)的王昭君形象比較,,筆者發(fā)現,《明妃曲》中塑造的昭君形象與傳統(tǒng)昭君形象不同,具體表現于昭君在愛情歸屬問題上的態(tài)度和個人主義價值觀兩方面。第四節(jié),對第一章進行總結。第二章分為五小節(jié),前四節(jié)采用異國形象學的方法,試圖從井上靖的中國像要素,井上靖的女性觀要素,井上靖的歷史小說觀要素和日本社會的價值觀要素四方面對昭君形象塑造的原因進行詮釋,從而分析井上靖否定傳統(tǒng)悲劇性昭君形象,而塑造一位全新的為個人愛情而遠嫁匈奴的昭君形象的成因。第五節(jié),對第二章進行總結。 最后是結論部分。通過對《明妃曲》中昭君形象及成因的分析,能從另一個角度更好的理解《明妃曲》中的昭君形象以及了解井上靖的內心世界,也能更好的解讀井上靖中國歷史題材小說,更有利于今后兩國之間的異質文化交流。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313.07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吳鴻志;蔡艷明;;異國形象的文化誤讀[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王向遠;;為有源頭活水來——日本當代中國題材歷史小說簡論[J];社會科學家;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銳泉;;心如止水,貴者自貴——小議聊齋先生筆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鳥;;論章臺柳意象的歷史淵源——楊柳經典意象考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論荀子禮樂學說之思想意義[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4 吳賢哲;;七言古詩起源與產生問題考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5 朱秀敏;;淺論揚雄散文的藝術特色[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6 呂偉華;;淺論縱橫家的政治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7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經與《楚辭·招魂》的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02期
8 王碩民;《韓詩外傳》新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9 張光全;司馬遷、班固“實錄”精神異趣探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10 尹興國;淺論縱橫家[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來中國小農經濟的制度變遷與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韓金花;王宗殿;王蘊蘊;沈斌;;華佗診斷學術思想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丁媛;張如青;湯曉龍;;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會論文集[C];2011年
4 龔武;;管子形勢道哲學的閱讀及其訴說——管子哲學研究相關性問題探討[A];管子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第四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09年
5 任小玫;;從自我與他者到主體間性:文學藝術批評的生態(tài)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記》為個案兼談我國當代生態(tài)文學發(fā)展之去向[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能源與社會進步”環(huán)境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邱暢;;中國形象在美國小說中的誤讀[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7 張維坤;;“諷誦”在我國古代長期廣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陶世龍;李鄂榮;;地質思想在古代中國之萌芽[A];地質學史論叢(4)[C];2002年
9 曾華雋;;論梶井基次郎的《冬日》——淺析創(chuàng)作方法的轉換及在梶井文學中的位置問題[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姚阿玲;;現實與非現實——中日男同性戀作品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鄭君;基于文獻的中藥毒性認識變化規(guī)律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曉娜;《史記》與齊魯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淑文;《尚書》德治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劉晶晶;克萊門茨《大學比較文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陳超;秦漢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作物病蟲災害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8 雷曉偉;漢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9 楊曉靜;兩京地區(qū)新莽墓葬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10 宋利娜;先秦儒家農業(yè)觀探析[D];鄭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慧琴;魅力尋幽—評王安石的《明妃曲》[J];太原師范?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2 趙建萍;;試分析井上靖《明妃曲》中的昭君形象[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3 周玲;《明妃曲》文化意蘊解讀[J];撫州師專學報;2001年02期
4 金五德,李愛華;當時失意雖可恨,猶得千古詩人夸——論詩化了的王昭君形象[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5 漆俠;王安石的《明妃曲》[J];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01期
6 鄧廣銘;為王安石的《明妃曲》辨誣[J];文學遺產;1996年03期
7 馬啟俊;淺談民間傳說與古代文人作品中的昭君形象[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8 吳河清;論唐宋詩人的昭君詩[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9 閔澤平;悲劇意識的確立與消解——略論昭君詩歌的情感變遷[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10 楊光武;昭君文化略談[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燕;;茶緣[A];茶與健康生活主題征文選[C];2004年
2 李獨醉;;謁昭君墓——論歷史文化與現代人的綿綿情絲[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7年務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陳宗偉;張翔;;基于景觀功能的山區(qū)旅游公路水土保持設計初探——以湖北神農架木魚坪至興山縣昭君橋旅游公路為例[A];中國水土保持學會規(guī)劃設計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仁山;;巫山神女[A];福建省詩詞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暨福建詩詞(第十七集)[C];2007年
5 沈昌煒;;呼和浩特市宜建設草原文化之都[A];中國·內蒙古第四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中國長城博物館平面版式設計說明[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8年第3期(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陳專刊)[C];2008年
7 張立環(huán);;元雜劇的主題傾向與時代之關系[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上)[C];2011年
8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歷屆理事會成員名錄[A];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紀念文集[C];2002年
9 宋元濤;;應急管理過程中的質量管理[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35:現代社會危機管理與風險決策[C];2009年
10 劉鐵忠;;企業(yè)安全管理能力建設——構建安全管理長效機制、遏制危機型事故災難[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35:現代社會危機管理與風險決策[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孔相如;[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2 本報記者 鄂平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3 索曉光;[N];經濟參考報;2000年
4 內蒙古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專職副主任 郝誠之;[N];中國消費者報;2001年
5 郝誠之(作者為內蒙古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副主任);[N];中國民族報;2002年
6 王志剛;[N];中國集郵報;2005年
7 涂定卓;[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8 耿慶和;[N];經理日報;2006年
9 白潔 劉敏杰;[N];鄂爾多斯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黃本軍 本報通訊員 耿慶和;[N];三峽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盧茂君;井上靖的中國題材歷史小說探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過元琛;中國文學中王昭君形象的古今演變[D];復旦大學;2010年
3 毛文偉;現代日語助詞性機能辭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張煥玲;宋代詠史組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鮑同;山崎豐子文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6 張文德;王昭君故事傳承與嬗變[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林進;日本現當代純文學的風向標[D];吉林大學;2012年
8 高義吉;司馬遼太郎の歴史小説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靜;析井上靖《明妃曲》中的昭君形象[D];湖南大學;2013年
2 王瑩;井上靖的文學與自我——井上靖的壓抑與自我的形成[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吐雅;井上靖文學的自然[D];中山大學;2010年
4 周愛軍;試論井上靖的西域文化認知[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宋琳;關于井上靖《蒼狼》中成吉思汗征服欲的分析[D];湖南大學;2010年
6 譚瑋;井上靖中國歷史題材小說《敦煌》中的中國形象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7 陳雨虹;論井上靖的孔子觀[D];湖南大學;2011年
8 劉艷紅;《綿蟲》中井上靖的孤獨感[D];湖南大學;2012年
9 郭倩;從《蒼狼》看井上靖的女性觀[D];湖南大學;2012年
10 梁靜;論井上靖文學中的孤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為有源頭活水來——日本當代中國題材歷史小說簡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61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0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