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09 06:27
本文關鍵詞: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摘要】:在西方公民教育史上,涌現(xiàn)了一批卓越的思想家,他們紛紛著手于現(xiàn)實的考慮,對公民教育理論進行豐富與發(fā)展,并且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為公民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jù)。凱興斯泰納作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公民教育思想家,卻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經常受到忽略。在當前條件下,公民教育日益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研究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思想,吸收并且借鑒他的思想精華,對于促進我國公民教育的發(fā)展和進步仍具有現(xiàn)實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凱興斯泰納生活在德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其豐富的人生閱歷為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吸取裴斯泰洛奇、杜威等人的思想,提出了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公民教育思想和勞作教育。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思想內容豐富,體系較為完整,涵蓋公民教育的概念、公民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公民教育的內容。他還提出勞作學校為進一步發(fā)展公民教育這一偉大的事業(yè)提供了較好的實踐場所。這是凱興斯泰納獨具匠心的智慧所在。 由于他所處時代條件的局限性和他自身階級性的限制,他的公民教育思想無不體現(xiàn)出國家主義的特征,但是這無法掩蓋其公民教育思想對當今社會的重要意義。當前我國對公民教育日益重視,積極吸收并借鑒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結合當前現(xiàn)狀,我國的公民教育需要從明確公民教育的目標、豐富公民教育的內容、創(chuàng)新公民教育的形式的入手,進一步提高我國公民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凱興斯泰納 公民教育思想 勞作教育 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09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錄6-9
- 第一章 引言9-14
- 第一節(jié) 選題背景9
-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9-11
- 一 關于論述凱興斯泰納的專著9-10
- 二 關于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的研究10-11
- 三 關于凱興斯泰納勞作教育的研究11
-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11-12
- 一 理論意義11-12
- 二 實踐意義12
-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12
- 一 文獻法12
- 二 對比法12
- 第五節(jié) 創(chuàng)新之處12-14
- 第二章 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思想淵源14-18
- 第一節(jié) 現(xiàn)實背景14-15
- 一 政治背景14-15
- 二 經濟背景15
- 三 文化背景15
- 第二節(jié) 理論背景15-18
- 一 裴斯泰洛奇思想的影響16
- 二 杜威思想的吸收與借鑒16-18
- 第三章 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18-30
- 第一節(jié) 公民教育的概念18-21
- 一 公民教育與公民知識教育18
- 二 公民教育與純經濟或技術教育18-19
- 三 公民教育與政治教育19
- 四 公民教育與社會教育19-20
- 五 公民教育與民族教育20-21
- 第二節(jié) 公民教育的目的和任務21-24
- 一 總體目標:培養(yǎng)有用的國家公民21-22
- 二 最終目標:使公民獲得國家意識22-23
- 三 公民教育的任務23-24
- 第三節(jié) 公民教育的內容24-26
- 一 公民政治教育24-25
- 二 公民職業(yè)訓練25
- 三 公民能力培養(yǎng)25-26
- 第四節(jié) 公民教育的手段與場所26-30
- 一 勞作教育是手段和前提,公民教育是勞作教育的目的26-28
- 二 勞作學校是公民教育的實施場所28-30
- 第四章 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的特點與局限性30-36
- 第一節(jié) 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的特點30-33
- 一 國家主義30-31
- 二 倫理本位31-32
- 三 實踐性32-33
- 第二節(jié) 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的局限性33-36
- 一 強調公民義務,忽視公民權利33-34
- 二 強調國家目標與利益,忽視公民個人價值34
- 三 強調服從權威,忽視公民個體主體性34-36
- 第五章 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對我國公民教育的啟示36-49
- 第一節(jié) 明確公民教育的目標36-39
- 一 總體目標: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36-37
- 二 最高目標:培養(yǎng)具有自覺奉獻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目標的高度責任感的公民37-39
- 第二節(jié) 豐富公民教育的內容39-45
- 一 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育民族精神39-41
- 二 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目標教育,培養(yǎng)國家意識41-42
- 三 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養(yǎng)42-43
- 四 發(fā)展公民資格視野下的職業(yè)教育,提高公民服務國家及社會的責任與能力43-45
-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新公民教育的形式45-49
- 一 把實踐活動(勞動)作為學校公民教育的重要手段45-46
- 二 把班級、學生社團及社區(qū)等集體組織作為學校公民教育重要基礎和場所46-49
- 結束語49-50
- 參考文獻50-53
- 個人簡歷及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53-54
- 致謝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銳;;凱興斯泰納“勞作學!崩碚撎接慬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2 藍建;論社會教育在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重要性[J];成人教育;2004年05期
3 于偉;張力躍;李伯玲;;我國農村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困境與對策[J];東北師大學報;2006年04期
4 李靜;;論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目的[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02期
5 徐東;;我國近代職業(yè)教育的變革與發(fā)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8期
6 謝天;;凱興斯泰納:思想先驅 職教巨匠[J];教育與職業(yè);2013年16期
7 藍維,劉智宏;公民教育的社會背景與實踐要素分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2年22期
,本文編號:8188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81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