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進程中的利益固化與社會合作
本文關鍵詞:改革進程中的利益固化與社會合作
【摘要】:利益固化是未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最大現實挑戰(zhàn)。在財富和風險分配的過程中,在累加、轉嫁和代際傳遞等機制的共同作用下,利益固化可能會日益向異常方向演進,最終會走向階層固化乃至階層對抗。為此,必須在利益固化演化成階層固化之前采取社會合作行動,阻止社會分裂。這就要求在全社會普及社會合作理念,要求社會底層形成利益妥協(xié)意識,更要求社會上層自愿參與各項改革。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
【關鍵詞】: 利益固化 階層固化 社會階層 社會合作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當代中國社會治理的價值取向與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14ASH005) 中共中央黨校重點項目“社會治理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
【分類號】:D61;D013
【正文快照】: 在官方正式文件中,“利益固化”這個詞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正式提出的,該《決定》明確提出,未來中國的改革發(fā)展面臨兩大阻力——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利益固化的藩籬。事實上,經過37年不斷地改革、不斷地解放思想,如今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景軍;;泰坦尼克定律:中國艾滋病風險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6年05期
2 鄭杭生;;抓住社會資源和機會公平配置這個關鍵——黨的十八大報告社會建設論述解讀[J];求是;2013年07期
3 王道勇;;農民工研究范式:主體地位與發(fā)展趨向[J];社會學評論;2014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振卯;;國家與社會關系視角下的集體行動——對轉型期社會控制的理論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方金友;;當代安徽社會階級階層的演進[J];安徽史學;2010年03期
3 成祖松;;農民流動的制度惰距特征與制度創(chuàng)新[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11期
4 江小容;;新農村建設思路下的農民工群體貢獻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19期
5 張德乾;;農村留守兒童交往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21期
6 吳新生;晉新煥;;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23期
7 吳秀娟;;我國現階段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原因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2期
8 曹明貴;黃新華;;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勞動力轉移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以河南省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08期
9 劉小年;;農民工階層分化機制功能與政策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7期
10 余心樂;鐘悅之;劉影;莫曉宇;涂菲;;江西省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鄺小軍;科技工作者社會分層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謝宏忠;基于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微波;利益分析視角下的轉型期國有企業(yè)勞動關系若干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楊芳;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武漢大學;2010年
5 賀琳凱;新中國民族關系與民族政策的互動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6 耿百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徐彤;中國農民工社會保障的經濟效應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唐海龍;促進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責任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于天琪;社會經濟地位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吳慶華;城市空間類隔離[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曉杰;和諧社會視閾下農村公共領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鄭木溪;農民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董京京;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yè)流動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劉宏偉;政府在農民工社會流動中的作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彭雙雙;社會轉型期我國利益矛盾的政治協(xié)調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張平;和諧社會構建中社會利益的分化與整合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0年
7 周麗;產業(yè)結構演進與農村勞動力轉移關系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尹麗;青島社會變遷與社會流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劉林軍;應對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的政府行為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吳殿鵬;山東省流動勞動力就業(yè)和經濟發(fā)展關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符平;江立華;;農民工城市適應研究:局限與突破[J];調研世界;2007年06期
2 鄭淳福 ,李偉民 ,傅冬根;浙江賣淫女勞教人員調查(節(jié)錄)[J];青少年犯罪問題;1994年04期
3 倪曉峰;當前女性賣淫罪錯行為的自我歸因分析[J];青少年犯罪問題;1997年01期
4 王桂新;羅恩立;;上海市外來農民工社會融合現狀調查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盧見;自然的主體性和人的主體性[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2期
6 陳忠;危機事件與中國社會共同體理性[J];江海學刊;2004年01期
7 嘎日達;黃匡時;;西方社會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啟發(fā)[J];理論視野;2008年01期
8 莊孔韶;“虎日”的人類學發(fā)現與實踐——兼論《虎日》影視人類學片的應用新方向[J];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9 翁乃群,杜娟,金黎燕,侯紅蕊;海洛因、性、血液及其制品的流動與艾滋病、性病的傳播[J];民族研究;2004年06期
10 莊啟東;張曉川;李建立;;關于貴州省盤江、水城礦務局使用農民工的調查報告[J];計劃經濟研究;198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雄;;權威主義還是合作主義——我國國家與社會關系的不同視角及其發(fā)展方向[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唐虹;合作主義機制和地方競爭力的提高[J];貴州社會科學;2004年06期
3 石聚航;;論刑事法律社會合作的依據與體系[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石勇;;人們可以退出“社會合作”嗎?[J];南風窗;2013年20期
5 蘇萍;;家、校、社會合作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08期
6 李軍霞;;都市散居回族人的社會合作心理[J];貴州民族研究;2014年03期
7 張玉瑜;;社會合作治理中基層政府與社會組織的互動關系研究[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年08期
8 鄒煥聰;;社會合作管制:模式界定、興起緣由與正當性基礎[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9 胡仙芝;余茜;俸錫金;;逐步走向國家社會合作共治的公共管理變革[J];中國發(fā)展觀察;2009年10期
10 王浩林;;歐盟公共就業(yè)服務社會合作模式及其啟示[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祝玲;;圖書館與社會合作開展閱讀活動研究綜述(2005-2013)[A];全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聯合會2014年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2 李亞凝;;以Netlogo社會模擬實驗為基礎對道德缺失的解決方案[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記者 陳t,
本文編號:5814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58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