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律官”模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07 10:49
孔子以個人政治自覺激發(fā)士階層整體的政治自覺,以周禮為基礎建構新的政治倫理秩序,對官員的政治活動進行道德他律?鬃勇晒賹嵺`可分為三種:道德言語評判對官員及其政治活動作了價值批判與意義澄清;道德行為實踐是孔子倫理救世的政治努力;人格精神影響是指后世以孔子為社會楷模、為政榜樣。此三者,在不同層面給官員及其政治活動制定了一套政治道德規(guī)范和政治倫理秩序,給當時的社會轉型注入了精神道德力量與倫理價值向度,可能為當下監(jiān)督制度建設提供某種啟示。
【文章來源】:湖南社會科學.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道德言論評判———“言得其要, 理足可傳”
二、道德行為實踐———“拯厄除難, 功濟于時”
三、人格精神影響———“創(chuàng)制垂法, 博施濟眾”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威儀、身體與性命——儒家身心一體的威儀觀及其中道超越[J]. 趙法生. 齊魯學刊. 2018(02)
[2]仁道、仁人、仁政——孔子仁學的三重意涵[J]. 杜云,楊明. 倫理學研究. 2017(01)
[3]聽其言能否觀其德——孔子德與言關系新探[J]. 陳力祥,余佳潤. 求索. 2013(12)
[4]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職業(yè)及其倫理[J]. 龔群. 孔子研究. 2001(06)
本文編號:3389411
【文章來源】:湖南社會科學. 201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道德言論評判———“言得其要, 理足可傳”
二、道德行為實踐———“拯厄除難, 功濟于時”
三、人格精神影響———“創(chuàng)制垂法, 博施濟眾”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威儀、身體與性命——儒家身心一體的威儀觀及其中道超越[J]. 趙法生. 齊魯學刊. 2018(02)
[2]仁道、仁人、仁政——孔子仁學的三重意涵[J]. 杜云,楊明. 倫理學研究. 2017(01)
[3]聽其言能否觀其德——孔子德與言關系新探[J]. 陳力祥,余佳潤. 求索. 2013(12)
[4]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職業(yè)及其倫理[J]. 龔群. 孔子研究. 2001(06)
本文編號:33894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3389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