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論董仲舒政治哲學

發(fā)布時間:2020-10-22 14:18
   董仲舒是我國西漢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政治哲學家。他立足大一統(tǒng)的時代要求,以儒為宗,統(tǒng)攝百家,創(chuàng)建了一套比較系統(tǒng)的政治哲學體系。作為中國封建社會一個相對成熟的政治理論形態(tài),董仲舒政治哲學對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發(fā)生了深遠影響。但目前從哲學高度對董仲舒政治思想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成果為數不多,本文以董仲舒基本著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為基本文獻,運用歷史與邏輯統(tǒng)一的分析方法,從哲學高度對其思想作以系統(tǒng)研究。 文章首先概述了董仲舒的生平及其時代背景,為闡述其政治哲學奠定初步的基礎;然后分析了天道論、人性論、天人感應論及其在董仲舒政治哲學中的基礎性地位,認為董仲舒政治哲學是由陰陽五行說、性情說、感應說組成的相互關聯的一個理論體系,“天”是其政治哲學的信念本體,天、地、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天、人都有性情,可以相互貫通、彼此感應,天道才可向人道滲透。天人感應說是董仲舒政治哲學的理論基礎。立足于此,董仲舒建構了“大一統(tǒng)”的政治系統(tǒng)論、“君權神授”的政治權力論、“三綱五!钡恼侮P系論、“德主刑輔”的政治手段論、“有常有變”的政治運作論、政治權力的制衡論、政治權力的更化論,并以“中和”為其政治方法論和指導原則,指向“天立王以為民”的政治目標,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政治哲學體系。 綜而言之,董仲舒政治哲學具有宗教神學性、道德倫理性、政治批判性、思想融合性、歷史進步性五大特性。雖然其政治思想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對現代政治哲學體系的構建,對維護祖國統(tǒng)一、政治穩(wěn)定、社會和諧,仍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學位單位】:西藏民族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D092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董仲舒政治哲學的形成
    一、董仲舒生平概述
    二、董仲舒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
    三、董仲舒思想形成的理論淵源
第二章 董仲舒政治哲學的理論基礎
    一、天道論——政治哲學的信念本體
    二、性情論——政治哲學的人性基礎
    三、天人感應論——政治哲學的框架體系
第三章 董仲舒政治哲學的內容體系
    一、大一統(tǒng)論——“大一統(tǒng)”的政治系統(tǒng)論
    二、君權論——“君權神授”的政治權力論
    三、綱常論——“三綱五!钡恼侮P系論
    四、中和論——最高方法論和指導原則
    五、德治論——“德主刑輔”的政治手段論
    六、常變論——“有常有變”的政治運作論
    七、制衡論——政治權力制約論
    八、更化論——繼亂世必須更化的歷史觀
    九、民本論——“天立王以為民”的政治目標論
第四章 董仲舒政治哲學的理論特性
    一、董仲舒政治哲學的神學性
    二、董仲舒政治哲學的倫理性
    三、董仲舒政治哲學的批判性
    四、董仲舒政治哲學的融合性
    五、董仲舒政治哲學的進步性
第五章 董仲舒政治哲學的現實意義
    一、董仲舒政治哲學對構建現代政治哲學具有借鑒意義
    二、“大一統(tǒng)”是祖國統(tǒng)一、政治穩(wěn)定、社會和諧的基礎
    三、建立和諧社會必須德治法治并重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惠昌;;董仲舒的“君權制約論”[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9年06期

2 余治平;新民與親民——作為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一個問題[J];人文雜志;2005年04期

3 李森;董仲舒政治哲學蠡測[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6期

4 莊恒愷;;論傳統(tǒng)民本政治哲學的邏輯發(fā)展[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10期

5 劉國民;論董仲舒的五行思想[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6 徐慶利;;中國近代功利主義政治哲學的邏輯起點:自然人性論[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7 張師偉;;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的內部邏輯[J];政治學研究;2009年04期

8 萬斌;;略論政治哲學[J];政治學研究;1987年03期

9 李杰,劉學鵬;人民性:中國共產黨政治哲學的核心意蘊[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01期

10 李智;發(fā)展主義:鄧小平政治哲學思想解析[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濤;董仲舒政治哲學發(fā)微[D];浙江大學;2004年

2 張文英;董仲舒政治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林蘇閩;西漢儒學的自然主義轉型董仲舒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汪高鑫;董仲舒與兩漢史學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建龍;嚴復政治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李長偉;好人與好公民[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宏斌;秦漢國家形態(tài)建構中的儒教因素[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歐陽向英;論政治哲學中的道德預設[D];北京師范大學;2003年

9 吳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變與分化[D];西南大學;2009年

10 孫秀偉;董仲舒“天人感應”論與漢代的天人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廖小東;董仲舒政治哲學試論[D];湘潭大學;2003年

2 陳宗權;董仲舒政治哲學思想探源[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連瑞霞;儒學與政治之間[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尹婧文;董仲舒天人觀及其對漢代社會秩序的影響[D];河北大學;2011年

5 黃應根;美善合一[D];安徽大學;2002年

6 王影;以陰陽論人性[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霍炬;董仲舒與西漢前期文論理論前提的建構[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鵬;論董仲舒的大一統(tǒng)政治思想[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9 安麗;董仲舒的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10 周紹華;董仲舒君主觀念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8517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8517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5e7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