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人權理論在中國的發(fā)展研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A811;D0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永凡;吳德勤;;論科學發(fā)展觀的人權意蘊[J];社科縱橫;2010年12期
2 陳佑武;;人權本原的“人性”論——簡論李步云先生的人權本原觀[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11期
3 李寧;劉健;;人權視角下的自決權[J];法制與社會;2007年12期
4 孫強;;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J];理論探索;2010年06期
5 黃佑星;;“人權”入憲的思考[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6 袁立;;以科學發(fā)展看待人權保障——基于發(fā)展的人權路徑分析[J];新疆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7 何穎;;發(fā)展權:人權實現(xiàn)與發(fā)展的保障[J];新視野;2008年05期
8 ;講述人權故事 探討人權理論 開展人權對話[J];人權;2001年00期
9 蘇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人權發(fā)展的指南[J];人權;2002年05期
10 劉志強;;羅隆基:一個人權理論的構(gòu)建[J];河北法學;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穎;;中國共產(chǎn)黨的人權理論與實踐[A];旗幟 方向 使命——青海省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八十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石文龍;;中國人權發(fā)展60年的軌跡與趨勢——以30年為研究單位的整體分析[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3 邵海;;環(huán)境權——公民的基本人權[A];林業(yè)、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2004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四冊)[C];2004年
4 王秀紅;;中國人權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30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權建設的回顧與思考[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gòu)——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C];2008年
5 何娜;;國際法視野下的兒童人權考察[A];當代法學論壇(二○○九年第2輯)[C];2009年
6 唐衛(wèi)星;;試論依法行政與人權保護[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岳悍惟;岳悍怡;;從國家農(nóng)民向社會農(nóng)民的轉(zhuǎn)變看我國農(nóng)民的人權發(fā)展[A];依法治國專題研究——司法改革與依法治國理論研討會、中國農(nóng)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劉星;;安全生產(chǎn)理論的道德基礎探析[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劉軍;;試論公民權與人權的差別[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國家建構(gòu)與政治文化”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10 祁志祥;;“人權”入憲的歷史回顧及意義評估[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中國特色人權理論的形成[N];光明日報;2011年
2 記者 王明峰;改革開放與人權發(fā)展研討會召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第四屆北京人權論壇發(fā)言(摘登)[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4 羅豪才;積極推進我國人權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11年
5 記者 汪嘉波;首屆世界大型基金會北京高峰論壇在京開幕[N];光明日報;2009年
6 譚明悅 高志民;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啟動“光標榜樣基金”[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7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王晨;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發(fā)展道路[N];人民日報;2011年
8 ;黃孟復率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代表團訪問歐洲三國[N];人民日報;2011年
9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王晨;在北京人權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10 記者朱采菊;羅一民會見美方專家學者[N];南通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強;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中國化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張繼良;中共人權理論與中國人權立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東;人權理論若干重大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4 裴婷婷;中國少數(shù)民族人權保障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5 劉沖;馬克思人權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杜仕菊;歐洲人權的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錢繼磊;論全球化對人權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7年
8 趙晶;國家義務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胡勇;冷戰(zhàn)后美國對華人權政策的國內(nèi)政治分析(1989-1996)[D];復旦大學;2011年
10 王國鋒;論結(jié)社權[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琛;我國社會主義人權理論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劉婧;馬克思人權理論在中國的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朱同江;論人權的限度[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蘇敏;拉丁美洲地區(qū)人權理論與實踐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5 王怡然;多元文化視野下中國人權發(fā)展道路的模式選擇[D];黑龍江大學;2011年
6 胡丹;新中國人權理論變遷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7 張梅芳;馬克思人權理論的中國化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2年
8 丁嶺杰;人權的反抗性與反抗的權利[D];南昌大學;2011年
9 肖霖;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人權發(fā)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1年
10 劉沛;構(gòu)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的人權建設探討[D];安徽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903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49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