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君伸民:老子政治思想新解
[Abstract]:There are four Confucian, Mohist, Taoist and Daoist schools in the political ideology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e early Qin Dynasty. 1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narch and the people, these four schools all have exposition. The Legalists put forward that "when it is difficult for a monarch to die on the people, Anping does his best" ("Han Fei Zi six") "the reason why a mortal monarch is a king, the power is also" ("Guanzi Law"); Mohism advocates that "what is above is, must be, what is not, must not be"; "what the son of heaven is, must be, what is not what is the son of heaven, and what is not what the son of heaven must be" ("Mozi is still the same"); Confucianism advocated "the son of Heaven as the parents of the people" ("Shang Shu Hong Fan"), "ritual music levy from the emperor"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King Road is Heaven Road" (Cheng Hao < Henan Cheng's legacy)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分類號】:D092;B223.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霞;;試論“道”的原始二重性:“無”和“有”[J];哲學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志剛;彭啟福;;王弼“得意忘言”思想的詮釋學意蘊[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2 楊國平;《物不遷論》義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商原李剛;;“道治文化”說[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4 俞香云;;鐘嶸“滋味”的美學內(nèi)涵[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吳福友;吳根友;;論老莊道家的語言哲學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李霞;;從“無情”到“有情”:道家生命本性論的演變[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吳先伍;;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老子論自我與他人和諧相處之道[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8 王健;;秦代政治與儒家倫理探微——以秦刻石銘文為中心[J];安徽史學;2012年03期
9 高旭;;法、儒之間的政治抉擇——李斯政治思想新論[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10 鳳文學;畫見大象,不為斬刻之形──郭熙關(guān)于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一個美學命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蘭輝耀;;莊子技術(shù)觀的倫理精神及其現(xiàn)代價值[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歐陽國華;;基于分子生物學的快感人假設(shè)論綱[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喬宗方;;試論邵雍先天六十四卦同步歷史的自然科學意蘊[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4 楊立華;;論張載哲學中的感與性[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梁一群;;黃宗羲關(guān)于社會和諧的政治構(gòu)想——《明夷待訪錄》的政治學解讀[A];浙東學術(shù)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朱萌博;馬睿;;老子思想在當代國際政治領(lǐng)域中的影響力[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李其忠;樊尊峰;;老莊無為論及其對中醫(yī)養(yǎng)生觀影響的探析[A];全國醫(yī)史文獻學科建設(shè)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汪鋒華;;《管子》的“天人合一”思想與現(xiàn)代生態(tài)文明[A];2013第八屆全國管子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3年
9 白立平;;“道”之譯與譯之“道”[A];東方叢刊(1999年第3輯 總第二十九輯)[C];1999年
10 畢苑;;“民國”的誕生:清末民初教科書中的國家敘述(1900~1915)[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11年卷)[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范江濤;駁雜與務(wù)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6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郭勝坡;二十世紀易學本體論的兩條基本路向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迎春;觀念、制度與春秋邦交模式變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石磊;郭象《莊子注》“理”范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左珂;黃宗羲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李樹華;霍布斯與韓非的人性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譚玉龍;老子和馬克思關(guān)于人的異化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楊丹;《滄浪詩話》的語言觀[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倫建;語言的召喚—當代中國語言批評的特點與反思[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8 米豐翠;《老子》母性品格審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榮梅;禪宗“自然觀”的理論內(nèi)涵與美學意蘊[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超;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現(xiàn)代轉(zhuǎn)進路徑探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世英;說不可說──再論哲學何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2 劉杰;馬丁·布伯論“東方精神”的價值[J];文史哲;200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寧欣;民國時期的南京壽俗[J];江蘇地方志;2001年04期
2 李云霞;;飲食中的文化——《文化的盛宴》賞析[J];寫作;2007年07期
3 沈利華;;從《尚書·洪范》談起——中國傳統(tǒng)幸福觀分析[J];古典文學知識;2007年06期
4 康建軍;劉勇;;《尚書·洪范》五行的輿地文化意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12期
5 李行之;《尚書·洪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J];求索;1985年04期
6 李洪連;;《尚書·洪范》思想淺析[J];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版);2013年12期
7 丁四新;;近九十年《尚書·洪范》作者及著作時代考證與新證[J];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05期
8 李學勤;;帛書《五行》與《尚書·洪范》[J];學術(shù)月刊;1986年11期
9 齊明山;中國歷代王朝的行政大法——簡析《尚書·洪范》[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10 俞懿嫻;紀念一代大哲程師石泉先生[J];周易研究;2005年05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記者 田鐵流 通訊員 宗凱;創(chuàng)造“幸福銀行”品味分享幸福[N];惠州日報;2012年
2 止水;福文化折射出的和諧[N];中國文物報;2006年
,本文編號:24300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43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