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卡奇無產(chǎn)階級革命理論的三部曲
[Abstract]:As the originator of Western Marxism, Lukacs strongly criticized the materialization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appealed to the proletarian consciousness to transcend the materialization. Lukacs' theory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 is embodied in the criticism of the materialization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the exposition of proletarian consciousness. However, Lukacs did not come to the proletarian consciousness directly after criticizing the materialization of capitalist society, but through profou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the bourgeois thought represented by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 The criticism of the materialization of capitalist society is extended to the criticism of the whole modernity. The criticism of modernity, th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bourgeois thought and the awakening of proletarian consciousness are inseparable in the process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分類號】:D0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坤余;;國際盧卡奇會議在匈召開[J];國際論壇;1987年01期
2 董建方;;一篇被遺忘的盧卡奇訪談錄[J];國際論壇;1988年04期
3 程偉禮;;一個對僵化精神進行游擊斗爭的思想家——讀《盧卡奇自傳》[J];探索與爭鳴;1988年03期
4 張翼星;盧卡奇對列寧主義的理解——讀盧卡奇的《列寧》一書[J];中州學刊;1990年02期
5 杜章智;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J];中州學刊;1990年05期
6 石婷婷;論馬克思的辯證方法論與盧卡奇“總體性”方法的關聯(lián)[J];浙江社會科學;1995年02期
7 陳波;論盧卡奇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的重建[J];毛澤東思想研究;1998年S1期
8 劉道明;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J];毛澤東思想研究;1998年S1期
9 陳立旭;盧卡奇總體論中的三個哲學內含[J];理論建設;1998年04期
10 張康之;盧卡奇的總體范疇[J];馬克思主義研究;199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胡緒明;;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的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探析[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張雙利;;內在的超越——盧卡奇論辯證法與革命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3 羅綱;;一種浪漫化的馬克思主義——青年盧卡奇對反諷辯證法的演進[A];“馬克思與浪漫主義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4 馬擁軍;;從唯心主義總體性到唯物主義總體性——兼評盧卡奇對《歷史與階級意識》的自我批評[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劉振起;;“自然即社會范疇”思想解讀——淺析盧卡奇的歷史—自然觀[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胡緒明;;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的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探析[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7 韓雅麗;;物化、異化與人的生成[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二輯)[C];2012年
8 羅騫;;內在于歷史的具體的總體性——《歷史與階級意識》對馬克思哲學本真性的闡發(fā)[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4)[C];2004年
9 張雙利;;從韋伯到馬克思——再論盧卡奇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雙重批判[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8)[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哲學部 黃力之;“盧卡奇現(xiàn)象”:品質重于文本[N];社會科學報;2004年
2 張亮(南京大學哲學系);為盧卡奇尋找回來的青年時代[N];中國圖書商報;2005年
3 于冬云/編寫;物化與焦慮[N];社會科學報;2004年
4 袁一達(作者系北京大學哲學系99級博士生);對盧卡奇思想的獨到見解[N];云南日報;2001年
5 廣州大學 鄞壬;盧卡奇對“對象性形式”的批判與超越[N];山西青年報;2014年
6 單世聯(lián);“獨特的”德國史[N];南方周末;2008年
7 采訪人 本雅明·布魯姆博格 潘·諾格內斯 王平 譯;馬克思主義之后的馬克思[N];社會科學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袁一達;盧卡奇晚年三大理論創(chuàng)新[D];北京大學;2002年
2 劉向國;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宋朝普;青年盧卡奇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D];復旦大學;2011年
4 王靜;作為文化批判的審美[D];黑龍江大學;2011年
5 孟Pr;民主化與人類解放[D];南開大學;2014年
6 劉明文;盧卡奇本體論思想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7 王銀輝;穿越“晦霾”走向新生[D];河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培挺;論盧卡奇的同一的主體——客體思想[D];山東大學;2009年
2 趙艷君;盧卡奇的合類性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1年
3 賈敏;盧卡奇“類”概念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恒貴;盧卡奇美學思想述評[D];安徽大學;2003年
5 梁棟;盧卡奇的物化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D];曲阜師范大學;2013年
6 魏宏亮;盧卡奇“總體性”思想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7 吳菲;盧卡奇“社會主義民主”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王巍;實踐的審美性與歷史性[D];南京大學;2014年
9 陳盈;盧卡奇戲劇理論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10 楊光強;盧卡奇物化理論的蘊意探析[D];吉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3421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342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