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政治參與中的政治冷漠研究及其民族政治學價值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19:15

  本文選題:政治參與 + 政治冷漠; 參考:《黑龍江民族叢刊》2014年05期


【摘要】:政治冷漠現(xiàn)象長期受到西方政治理論家的實證性關注,同時不同思想流派的學者基于各自立場也對其展開不同的價值評判。在政治參與概念框架下,關于政治冷漠的既有經(jīng)驗研究成果十分豐富,而西方自由主義與共和主義兩大理論也分別借助公民身份、民族、國家等概念闡述了各自不同的觀點態(tài)度與解決方案。民族政治學應當在全面引介相關理論觀點的前提下,多角度審視西方理論給中國民族問題提供的思想資源,避免偏執(zhí)化理解帶來的誤區(qū)。
[Abstract]: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political indifference are rich , while the western liberalism and the two theori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ve expounded their different attitude and solution by means of the concept of citizenship , nationality and country .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清華大學法學院;
【基金】: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后冷戰(zhàn)世界的民族沖突與治理特點研究”(11&ZD135)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03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訓練;;古典共和主義公民身份理論的興衰[J];天津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浩斌;;風險社會中的主體性原則及其倫理重建[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2 歐三任;;農(nóng)村信息化進程中的政治安全風險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歐俊;李松柏;;農(nóng)村醫(yī)療保障問題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20期

4 肖順武;;糧食安全預警機制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33期

5 包學雄;黎雄輝;;農(nóng)業(yè)自然災害救助的研究綜述[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6期

6 王智杰;左停;;風險社會下市場經(jīng)濟及農(nóng)戶生計困境的思考[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28期

7 石春梅;朱平;;風險社會理論視域中的價值觀危機及其消解[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董韋;;“風險社會”理論與風險管理再造[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顧青;;和諧社會和社會風險的理性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10 白立強;;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性及現(xiàn)實路徑[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革;閻耀軍;;國內(nèi)外公共危機管理研究綜述[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宋寶安;張一;;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控制物價促進穩(wěn)定的基本戰(zhàn)略[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梁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視角——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理論綜述[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周杰;楊望成;;行政問責與官員復出——中國政府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機制[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唐均;;構建和諧社會:社會政策的視角[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上卷)[C];2007年

6 劉松濤;李建會;;斷裂、不確定性與風險——試析科技風險及其倫理規(guī)避[A];“科技高速發(fā)展對倫理道德底線的沖擊及其化解”主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楊書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災的技術風險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8 宋曉光;;R&D活動中的科技風險[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9 陳多聞;陳凡;;技術使用的STS反思[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陳多聞;陳凡;;技術使用進程中的風險探析[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成;體育競爭情報及其對我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尚海濤;陜西省地方財政風險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董曉佳;帝國秩序的重建[D];南開大學;2010年

4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胡慧華;符號化:當代消費社會批判的一個維度[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佳鑫;協(xié)商解決糾紛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韓丹;食品安全與市民社會[D];吉林大學;2011年

8 于景輝;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吳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孫妍;當代中國物權法基本問題的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叢日云;古代希臘的公民觀念[J];政治學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鐘蕓;政治冷漠作為一種政治行為類型的根據(jù)和特征[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董曉倩;政治冷漠的心理根源初探[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2期

3 荀乃瑜;;政治冷漠探析[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馮濤;;論政治冷漠的涵義、原因和作用[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5 郭慕卿;;政治冷漠的哲學分析[J];傳承;2009年16期

6 沈苓苓;;中美公民政治冷漠原因比較分析[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S2期

7 趙海月;政治冷漠現(xiàn)象探析[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5年06期

8 胡利;;政治冷漠:含義、特征和功能[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年05期

9 高德勝;;政治冷漠與教育的謀生化[J];探索與爭鳴;2013年05期

10 易鵬;聶應德;;論政治冷漠對民主政治運作的積極意義[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1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蔡艷宏;對政治冷漠積極意義的探討[D];吉林大學;2009年

2 郭艷明;政治生活的旁觀者[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05393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05393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51e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