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古特曼的協商民主觀批判

發(fā)布時間:2018-06-20 10:56

  本文選題:古特曼 + 協商民主; 參考:《理論月刊》2013年04期


【摘要】:本文從協商民主的理論背景、內涵、特征、優(yōu)勢、原則與挑戰(zhàn)方面對古特曼的協商民主觀進行解析,以證明其對程序性與實質性統一的深層民主形式的探索,同時指出,古特曼的協商民主觀在理論與實踐上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在闡釋過程中協商民主原則存在定義含糊、表述缺省的缺陷;另一方面,古特曼的協商民主理論對公民政治素養(yǎng)提出了過高要求,輕視了人類道德認知維度差異性,低估了多元社會中道德標準的不可通約性,忽視了公民對統一而強大的政治共同體的認同需求,最終只能導致協商結果的無效。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principl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negotiation democracy of Gutman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e its exploration of the deep democratic form of the unity of procedure and substance. Gutman's view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has great limitation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one hand, in the process of explanation, the principle of negotiated democracy has vague definition and the default defect. On the other hand, Gutman's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uts forward too high requirements on civil political literacy and belittles the difference of human moral cognition dimension. It underestimates the incomprehensibility of the moral standard in the pluralistic society, neglects the citizens' need for the identity of the unified and powerful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finally leads to the invalidation of the negotiation result.
【作者單位】: 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YJA710034)
【分類號】:D0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建平;余志平;;從理論到實踐:協商民主理論與公共新聞學[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2 馬奔;;公民參與公共決策:協商民主的視角[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6年08期

3 袁濤;;論協商民主[J];新疆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4 張方華;;協商民主語境下的公民參與[J];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07期

5 劉蕾;;國內學術界關于協商民主理論的研究綜述[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9期

6 童慶平;;西方國家政黨協商民主論析[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1期

7 周曉麗;黨秀云;;論社會選擇與協商民主之互補與交融[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秦緒娜;;國內外協商民主研究綜述[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01期

9 李小蘭;;協商民主與公共服務:互動與發(fā)展[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張愛軍;高勇澤;;協商民主——政治和諧價值理念的閃光[J];大連干部學刊;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Joseph Fewsmith;;人民內部矛盾的解決:協商民主有用嗎?(英文)[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與現代、變革與轉型:“協商民主與社會和諧”政治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張桂琳;;改革開放30年中國政治發(fā)展與政治學研究回顧——在2008年中國政治學年會上的總結發(fā)言[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9年

3 周桂鈿;;內圣外王——應對各種危機的東方智慧[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張吉明;;自覺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A];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 劃清“四個重大界限”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陳家剛;當代西方協商民主理論[N];學習時報;2004年

2 龔群;發(fā)展協商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N];學習時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戴志勇;民主是一種現代生活[N];南方周末;2010年

4 俞可平;當代西方政治理論的熱點問題(下)[N];學習時報;2002年

5 宋惠昌;民主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動力機制[N];學習時報;2005年

6 謝峰;提高政黨代表性:國外政黨發(fā)展黨內民主的重要途徑[N];學習時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敬海新;在理想和現實之間[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2 馬奔;協商民主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金相文;規(guī)則正義的局限[D];復旦大學;2008年

4 聶鑫;協商民主理論視野中的公共決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劉兆鑫;政策協商初論[D];吉林大學;2009年

6 盧瑾;尋求消極保護與積極參與之平衡[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7 薛潔;偏好轉換的民主過程[D];吉林大學;2006年

8 劉訓練;公民與共和[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9 董石桃;公民參與和民主發(fā)展[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殿鵬;古特曼和湯普森的協商民主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2 鄔宗明;協商民主的優(yōu)勢及限度[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曉丹;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曉璇;論埃爾斯特的協商民主理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李旭;以協商主體有限性角度分析協商民主的困境[D];吉林大學;2012年

6 秦燕;協商民主:從價值到經驗[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7 姚亦亞;西方協商民主研究[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7年

8 杜霽雪;民主實現過程中的媒體角色[D];吉林大學;2006年

9 李紅亮;協商民主理論探析[D];廈門大學;2006年

10 郭兆祥;達爾多元主義民主理論述評[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4402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04402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cab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