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比較立法機構(gòu)研究——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為切入點
本文選題:立法機構(gòu) + 比較研究 ; 參考:《國外社會科學》2013年02期
【摘要】:作為比較政治學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比較立法機構(gòu)研究在西方學界獲得了較為充分的發(fā)展,并產(chǎn)生了較為獨立而完整的理論和方法論體系。而這一系列理論和方法在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方面卻鮮有應用。本文簡單介紹比較立法機構(gòu)研究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這一領(lǐng)域的主要理論框架及常用方法論。本文以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為切入點,著重關(guān)注其融入比較立法機構(gòu)研究框架的途徑和方法。
[Abstract]:As an integral part of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comparative legislative research has been fully developed in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and has produced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system of theory and methodology. However, this series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seldom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system of Chinese people's Congres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legislative research, the main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common methodology in this fiel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ystem of Chinese people's Congres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integrating it into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comparative legislatures.
【作者單位】: 英國赫爾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系立法研究中心;
【分類號】:D90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春萍;;法治原則在中國憲法文本中的嬗變[J];北方法學;2009年03期
2 宋月紅;;1953年-1954年我國人大普選中城鄉(xiāng)人口比例原則確立的歷史動因[J];北京黨史;2010年06期
3 蒙一丁;;當代中國文化轉(zhuǎn)型的偉大歷史進程[J];長白學刊;2010年03期
4 張書林;;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歷史演進及啟示[J];長白學刊;2011年03期
5 梁洪霞;;論法律詢問答復的效力[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6 陳會偉;;“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局限性及產(chǎn)生原因[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年02期
7 胡韻;;解讀城市土地國有化之謎——基于制度變遷的成本——收益分析[J];研究生法學;2010年05期
8 李智;;從多數(shù)政治走向共識政治——完善縣級人大代表選舉投票方法的思考[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郭為桂;;群眾路線與現(xiàn)代中國的國家建構(gòu)——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九十周年[J];東南學術(shù);2011年04期
10 唐勤;江澤民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理論的新貢獻[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黃大熹;;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發(fā)展的新變化[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蔣傳光;;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中國化及其在當代中國的新發(fā)展[A];上海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李林;肖君擁;;董必武的民主憲政思想及其理論邏輯[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輯)[C];2003年
4 盧正濤;;加強人大常委會建設的幾點思考[A];當代法學論壇(2006年第2輯)[C];2006年
5 宋麗;;民主視野下的中國稅收立法[A];財稅法論叢(第2卷)[C];2003年
6 汪鐵民;;毛澤東與新中國的法制建設[A];毛澤東與中國道路——全國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悅;1949~1954年中國中央行政體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慧勇;周恩來與“文革”后期中央行政體制的重新整合[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大會制度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趙良英;中國負責任大國身份的構(gòu)建[D];武漢大學;2010年
5 吳桂韓;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6 薛靜麗;刑罰權(quán)的動態(tài)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薛劍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視野下的五四憲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陳章樂;社會主義法治化初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9 鐘愛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權(quán)力關(guān)系[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10 劉仁文;刑事政策及其過程[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旭光;以人為本的馬克思主義立法觀探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王芳;黨代表任期制理論與實踐的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段元超;論社會主義時期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和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石碩;國家主席制度變遷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5 童雅聞;論劉少奇對1954年憲法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1年
6 韓娜;周恩來民主思想的實踐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7 張勝;人大代表履職方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殷志斌;鄧小平法治思想及其新發(fā)展[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利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對民主政治建設的探索[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文軍;鄧小平法制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法制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大鵬;論俄羅斯立法機構(gòu)的重建[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3年04期
2 陸先鑒;;英、美立法機構(gòu)的異同點及成因[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加里·科普蘭;立法機構(gòu)的貪污與議會關(guān)鍵作用的發(fā)揮[J];檢察理論研究;1996年01期
4 馬海濤;程嵐;秦強;;強化預算過程中立法機構(gòu)的作用[J];經(jīng)濟研究參考;2009年15期
5 方瑾;確保平穩(wěn)過渡的立法機構(gòu)[J];時事報告;1997年04期
6 王建民;;王金平與臺灣立法機構(gòu)[J];統(tǒng)一論壇;2013年06期
7 方瑾;確保實現(xiàn)平穩(wěn)過渡的立法機構(gòu)[J];黨員之友;1997年06期
8 樊迪;;立法機構(gòu)預算審查監(jiān)督:基于俄羅斯實踐的探析[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3年16期
9 馬克·哈丁;;美國關(guān)于保護被虐待和忽視兒童的法律[J];人權(quán);2008年05期
10 ;部分國家提高立法機構(gòu)女議員比例的做法及啟示[J];中國婦運;2013年03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臺立法機構(gòu)又演“全武行”[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2 記者 李寒芳 向建國;臺立法機構(gòu)初審通過采認大陸學歷[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3 小婉;王金平“五連任”立法機構(gòu)負責人[N];團結(jié)報;2012年
4 記者 劉榮升;中俄立法機構(gòu)圓桌會議在哈舉行[N];黑龍江日報;2006年
5 記者 毛磊;中俄立法機構(gòu)圓桌會議在哈爾濱舉行[N];人民日報;2006年
6 記者 趙陽;中俄立法機構(gòu)圓桌會議舉行[N];法制日報;2006年
7 ;路甬祥率團出訪俄并出席中俄立法機構(gòu)高級研討會[N];人民日報;2007年
8 記者 孫佳薇;加強雙邊立法機構(gòu)交流 營造利于合作法制環(huán)境[N];黑龍江日報;2006年
9 劉鵬;“光盤”行動不能“光腳”前行[N];蘭州日報;2013年
10 早報記者 是冬冬;臺立法機構(gòu)擬月底審查兩岸服貿(mào)協(xié)議[N];東方早報;2013年
,本文編號:18935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89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