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與政府治理之道
本文選題:經濟危機 + 治道變革 ; 參考:《學術界》2013年12期
【摘要】:經濟危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和非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很大的差異。市場經濟是過剩的危機,實際上就是讓窮人能夠用很低價格獲得產品的機會,也是企業(yè)家優(yōu)勝劣汰的窗口。市場經濟的危機是分散的,審慎的企業(yè)家能夠生存,不審慎的企業(yè)家被淘汰。政府如果不理解市場經濟條件下危機的特點和性質,貿然集中風險,結果不審慎的人會越來越不審慎,導致過剩越來越嚴重,最后導致集中的過剩,所有企業(yè)家都不得不為此背黑鍋,生產過剩危機導致生產力浪費,轉而轉變?yōu)槲镔|匱乏的古典經濟危機。市場經濟需要有限政府,只有在有限政府條件下人們才會培養(yǎng)審慎的美德,這就需要政府治道變革,控制自己想要集中控制危機的沖動。
[Abstract]:Economic crisis, under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and non-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have very big difference.The market economy is a crisis of excess, in fact,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poor to obtain products at very low prices, and a window for entrepreneurs to survive the fittest.The crisis of market economy is scattered, prudent entrepreneur can survive, imprudent entrepreneur is eliminated.If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e of the crisi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and rashly concentrates on risks, the result will be that those who are not pruden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careless, leading to more and more excess, and eventually leading to a concentration of excess.All entrepreneurs will have to take the blame. The overproduction crisis has led to a waste of productivity that has turned into a classic economic crisis of material scarcity.The market economy needs limited government, and on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mited government can people cultivate the virtue of prudence, which requires the government to govern the road to change and control its impulse to concentrate on controlling the crisi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F113.7;D03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紹紅;民主的路徑: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視界[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2 楊澤章;;托克維爾與自由的正當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3 楊海坤;;中國走向憲政之路——兼論“三個代表”理論和我國憲法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4 章敬平;;民意表達機制的實證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5 胡玉浪;;勞動報酬談判權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6 鄭曉華;達爾經濟民主思想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7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歷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龍長安;高力克;;聯(lián)邦制、國家統(tǒng)一與兩種話語之爭——對近代中國聯(lián)邦制論爭的回顧與思考[J];安徽史學;2008年05期
9 喬印偉;;論新加坡民族國家創(chuàng)建的基礎[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10 譚智奇;廖順余;冼平芳;;我國農民話語權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中秋;;存在一個中國道路嗎?——當代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構建現(xiàn)狀之辯正[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伍俊斌;;社會轉型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對策分析[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李鵬;;當代多數(shù)主義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機[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七輯2011)[C];2012年
4 李鵬;;當代多數(shù)主義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機[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5 鄭家昊;;服務型政府建設背景下的社會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陳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會與公共秩序——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一種分析框架和政策維度[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徐艷晴;;健全行政問責制,構建責任型政府[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勇;李廣斌;;新農村建設下的蘇南農村生活世界合理化隱憂——基于哈貝馬斯生活世界理論[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龍靜云;;民間組織在現(xiàn)代公民社會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10 馮波;;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意義和途徑[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顏曉閩;美國證券法律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雪樵;經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秀紅;喬治·華盛頓與美國總統(tǒng)制的初步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6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陳豐;信訪制度成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梅祖蓉;歷史,,文化與人格[D];武漢大學;2010年
9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楊春花;論信仰對于社會秩序的價值[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玉玉;論檢察機關在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陳邈;突發(fā)事件中緊急權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何俊;陪審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沈申甬;中國式民主的適切性與有效性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趙旋;論中國特色審判方式的確定[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李景旺;中美群體糾紛解決機制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章烽;論司法能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楊迎春;觀念、制度與春秋邦交模式變遷[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刁銘玉;查爾斯·泰勒現(xiàn)代性理論探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寶鋒;;治理理論與社會基層的治道變革[J];理論探索;2006年05期
2 毛壽龍;;責任政府的理論及其政策意義[J];行政論壇;2007年02期
3 李敏;;治道變革對政府治理工具選擇的意涵[J];法制與社會;2007年10期
4 里克·庫恩;馮顏利;;亨里克·格羅斯曼論經濟危機中社會主義者的責任[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年10期
5 毛壽龍;現(xiàn)代治道與治道變革[J];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09期
6 譚英俊;;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治道變革[J];文史博覽(理論);2009年08期
7 裴麗;姚榮;;包容性行政——變革社會的新治理典范[J];經濟導刊;2011年06期
8 馬立黨;;經濟危機視野下的政府職能探析[J];理論觀察;2009年06期
9 弗雷德·馬格多夫;王建禮;;資本主義的雙重危機:經濟危機和環(huán)境危機[J];國外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10 袁東;;經濟危機時首應約束政府[J];經營管理者;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喬榛;;經濟危機的演進與國家作用的變遷[A];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紀念新中國建國60周年(2009)[C];2009年
2 滕世華;;誰更偏好大政府——基于一種學理性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宋迎法;苗紅娜;;電子治理:公共部門改革的新模式[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ZM;王二平;;政府信任:前因變量及對公眾合作行為意向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聶無逸(書評人);平等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2 高猛 浙江海洋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儒家賢人治國學說的現(xiàn)代民主轉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毛曉剛;西式“民主”到底怎么了?[N];北京日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左素云;自由主義在近代中國的傳播與發(fā)展[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丁曉艷;西方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生態(tài)意蘊[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455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74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