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政治學研究領域的新探索——評《30年來中俄政治改革與政治發(fā)展比較研究》
本文選題:政治改革 切入點:比較政治學 出處:《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正中俄兩國互為世界上邊界線最長的鄰國,國情有諸多相似之處。近代以來,兩國之間存在著紛繁復雜的歷史恩怨,曾經(jīng)親如兄弟,友好相處,又一度反目為仇,兵戎相見。目前兩國的改革在經(jīng)歷了初期艱難的探索之后,逐步走向深化,處在一個新的重要歷史關頭,面臨新的挑戰(zhàn)和新的希望。在世界多極化和經(jīng)濟
[Abstract]:China and Russia are neighbors with the longest borderline in the world.Since modern times, there are complicated historical grud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the two countries, after the initial difficult exploration, is gradually deepening, at a new important historical juncture,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new hopes.In the world of multipolarization and the economy
【分類號】:D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立人;;政治改革從何切入[J];改革與開放;2012年11期
2 唐昊;論我國當前政治改革的動力基礎[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0年07期
3 徐湘林;以政治穩(wěn)定為基礎的中國漸進政治改革[J];戰(zhàn)略與管理;2000年05期
4 鄭永年;政治改革與中國國家建設[J];戰(zhàn)略與管理;2001年02期
5 ;陸建華:十六大后政治改革的可能路徑還是穩(wěn)定[J];領導決策信息;2002年46期
6 郭道暉;“入世”對我國政治改革的挑戰(zhàn)[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夏軍;我國政治改革現(xiàn)有若干原因的分析[J];克山師專學報;2003年04期
8 茅于軾;對政治改革要力戒情緒化批評[J];領導文萃;2003年11期
9 唐旭斌;政治文明與政治改革[J];陜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俞可平;增量政治改革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J];公共管理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慶五;;論當代中國漸進性政治改革的價值及定位[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2 范耀登;;論特區(qū)政治改革的先行與試驗[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6輯[C];2011年
3 吳敬璉;;應對危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政治改革[A];共識(2010秋刊04)[C];2010年
4 張海洋;;論民族領域在政治改革頂層設計中的地位——關于把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建設作為中國政治改革首選領域的思考[A];共識(2012春刊07)[C];2012年
5 金太軍;;中國政治改革新世紀的深層拓展[A];江蘇省政治學會2001年會文集[C];2001年
6 黨國英;;論鄉(xiāng)村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兼論中國鄉(xiāng)村的民主政治改革[A];政府轉型與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2004中國改革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張樹華;;裂變、失敗與崩潰——蘇聯(lián)政治改革與民主化的教訓[A];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0周年黨建研討會論文選編(下冊)[C];2011年
8 張海洋;申路玉;;中國民族領域改革怎么看怎么辦[A];共識(2013春刊09)——民族關系中國夢 講信修睦行憲政[C];2013年
9 李耀;;跳出管仲陷阱 推進政治改革——謹以此文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建黨九十周年[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10 柳成焱;;與時俱進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湘潭大學 李開盛;走出政治改革的“蘇聯(lián)魔咒”[N];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南京曉莊學院教授 邵建;政治改革的憲政頂層與民主底層[N];中國經(jīng)營報;2012年
3 孫哲/文;政治改革的視野[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4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汪玉凱;可控性政治改革是最佳選擇[N];新華日報;2009年
5 日內(nèi)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春秋綜合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張維為;沒有政治改革怎會有今日中國之崛起[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6 【美】芮效儉 孫西輝 編譯;芮效儉:中國從未放棄政治改革[N];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 顧駿;信息公開是政治改革的實質性進步[N];中國經(jīng)營報;2012年
8 汪玉凱;校正利益格局需要深化政治改革[N];學習時報;2013年
9 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政治改革要求超越行政系統(tǒng)[N];中國改革報;2009年
10 日內(nèi)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春秋綜合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張維為;政治改革:自信地走自己的路[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務勇;當代中國政治改革的經(jīng)濟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2 相艷;摩洛哥王國的經(jīng)濟調(diào)整與政治改革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3 付育;清末政治改革的法律路徑[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孟千惠;全球化過程中科特迪瓦政治改革的條件與進程[D];外交學院;2010年
2 閆靜;以“減量特權”看“增量民主”[D];燕山大學;2010年
3 王景玉;1956—1957中國共產(chǎn)黨政治改革思想探析[D];河南大學;2004年
4 楊克麗;俄羅斯的政治改革演進述論[D];青島大學;2014年
5 祝奉明;當代社會主義國家政治改革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賀捷;論公民資格[D];四川大學;2007年
7 楊帆;中國現(xiàn)代家長制問題研究[D];華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264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72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