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德育思想
本文選題: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 切入點:《誡子書》 出處:《蘭臺世界》2013年33期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及其《誡子書》,然后從守道不辱、儉以養(yǎng)德、勤學成才、志存高遠四個方面闡述了《誡子書》中德育思想,最后對《誡子書》中的德育思想對現(xiàn)代德育思想的啟示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outlines Zhuge Liang, the statesman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nd his "Book of the Commandments", and then expounds the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Book of the Commandments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keeping the principle of morality, cultivating virtue with thrift, being diligent in learning and becoming talented, and keeping ambition high and high.Finally, the enlightenment of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Book of the Commandments to modern moral education is briefly discussed.
【作者單位】: 包頭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
【分類號】:D092;K236.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志遠;;論諸葛亮的法治思想[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劉代霞;;從《詩集傳》看朱熹的婚戀觀[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3 余久春;試論諸葛亮散文的文學價值[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劉惟肖;;諸葛亮教文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2期
5 任秀玲;;《黃帝內經(jīng)》建構中醫(yī)藥理論的基本范疇——形神[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8年06期
6 譚良嘯;;諸葛亮《自表后主》考析[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耿振東;;諸葛亮治蜀對《管子》的借鑒[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孫啟祥;;“借荊州”三辨[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王曉喬;;三國時期蜀國戰(zhàn)略管理思想的當代意義[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朱順玲;閆晉;郭曉菲;;淺論諸葛亮的游學活動及其作用[J];滄桑;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黃偉;;吳汝綸家教思想淺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陳新;;中國古代家范初探[A];陜西省圖書館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與全國圖書館部室主任工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史革新;;清前期理學平議[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換[C];2007年
4 章竟;;毛澤東晚年的一個重要理論貢獻[A];毛澤東百周年紀念——全國毛澤東生平和思想研討會論文集(上)[C];199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勝江;乾隆時期文人劇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姜南;云南諸葛亮南征傳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何繼齡;傳統(tǒng)人生禮儀儀式與古代個體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俊武;激揚家聲[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保慶;傳統(tǒng)文化與執(zhí)政黨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朱焱煒;明清蘇州狀元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8 潘殊閑;葉夢得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9 張應二;諸葛亮軍事活動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10 陳志勇;唐宋家訓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艷;新時期家庭倫理道德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2 陳天e,
本文編號:17248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72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