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妥協(xié)的價值、原則及功能分析
本文選題:政治妥協(xié) 切入點:政治沖突 出處:《學習與探索》2013年02期
【摘要】:政治妥協(xié)是解決政治沖突和實現(xiàn)政治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因而深刻理解和把握政治妥協(xié)的價值內(nèi)涵、實現(xiàn)原則及其功能特別重要。政治妥協(xié)無論對于政治主體還是對于政治系統(tǒng)來講,都具有著重要的價值,它的實現(xiàn)要求遵循政治寬容、雙方互利和適度妥協(xié)原則。在民主政治發(fā)展過程中,政治妥協(xié)不僅能夠以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沖突,而且有利于促進政治實踐中共識性政治規(guī)則的達成。政治妥協(xié)在促成政治主體間信任與合作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化解政治系統(tǒng)的合法性危機,并推進其有效運作和健康發(fā)展。
[Abstract]:Political compromise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olve political conflicts and realize political development, so we deep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political compromise. The realization of principles and their function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olitical compromise is of great value to both the political subject and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its realization requires political tolerance. The principle of mutual benefit and moderate compromise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development, political compromise can not only resolve conflicts in a peaceful manner, Political compromise not only promotes trust and cooperation among political subjects, but also effectively resolves the legitimacy crisis of political system and promotes its effective opera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
【分類號】:D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胡元梓;;民主轉(zhuǎn)型與政治沖突:以政治認同為視角[J];學術界;2007年05期
2 胡銳軍;;政治沖突治理視域的政治妥協(xié)運用[J];探索;2012年02期
3 陳明明;;政治不穩(wěn)定與政治妥協(xié)[J];探索與爭鳴;1993年02期
4 黃毅峰;;通往政治穩(wěn)定之路:政治沖突調(diào)控機制建構(gòu)分析[J];行政論壇;2011年05期
5 孫景珊;;政治沖突與政治妥協(xié)[J];云南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家喜;;我國虛擬財富市場泡沫化傾向的內(nèi)在機理[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羅凌云;;想象的想象:絕壁圖存的知識分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3 陳第華;;行政倫理妥協(xié)的合法性探微[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蔣湘陵;趙玲;;哈貝馬斯晚期資本主義危機理論述評[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延永剛;;論審美現(xiàn)代性的雙重自反性[J];保定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6 徐家良;;新組織形態(tài)與關系模式的創(chuàng)建——體制吸納問題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陳樹林;交往行為理論:社會批判理論的范式轉(zhuǎn)變[J];北方論叢;2002年01期
8 劉毅;;交往理性與演進理性:哈貝馬斯與哈耶克法律思想對中國法治的啟示[J];北方論叢;2009年03期
9 唐杰;;論和諧社會動態(tài)穩(wěn)定[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梁曉儉;實踐理性:一種法學方法論意義上的探究[J];比較法研究;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構(gòu)建網(wǎng)絡治理模式的路徑選擇[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彭宗超;李m:;;預算參與:地方預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機及轉(zhuǎn)換[A];第二屆中國公共預算研究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張璐;;簡述哈貝馬斯科技批判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4 南麗軍;;從葛蘭西到哈貝馬斯——西方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國家理論的再思考[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何江江;;環(huán)境問題的制度意識成因解讀[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董正愛;;生態(tài)秩序重塑的回應型法律范式解構(gòu)——基于人類集體福祉超越市場邏輯的轉(zhuǎn)型認識[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7 吳思紅;;論村民自治制度下鄉(xiāng)(鎮(zhèn))村關系與農(nóng)村社會動員[A];村民自治進程中的鄉(xiāng)村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1年
8 周計武;;現(xiàn)代主義的焦慮[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胡軍良;;超越“是”與“應當”之緊張:哈貝馬斯對話倫理學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價值哲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胡軍良;;超越“是”與“應當”之緊張:哈貝馬斯對話倫理學的基本旨趣[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戴均;當代中國轉(zhuǎn)型社會的政治認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4 孟昊;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漢大學;2010年
5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吳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學[D];吉林大學;2011年
7 陸晶;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吳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9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丹;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自然觀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明;中國海事行政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林鶴;戴維·佩珀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丁鳴;論人類發(fā)展的生態(tài)文明向度[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鄭寶明;韓國民主轉(zhuǎn)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邢艷;網(wǎng)絡公共領域建構(gòu):障礙與路徑[D];湘潭大學;2010年
6 周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對當代大學生吸引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7 竇麗萍;論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何東明;文本視域之當代西方建筑差異性探討[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王新紅;當代中國基層政權合法性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于涵;“憲治”:基于政治哲學視角的解讀[D];河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龍?zhí)?妥協(xié)理性與社會和諧[J];東南學術;2005年02期
2 安托萬·加拉蓬;法律和寬容的新語言[J];第歐根尼;1998年02期
3 張錫鎮(zhèn);東亞:通向政治穩(wěn)定之路[J];國際政治研究;1996年02期
4 杜鎮(zhèn)遠,廖天;關于西方思想家的思想寬容原則的歷史考察[J];晉陽學刊;1996年05期
5 李德順;寬容的價值[J];開放時代;1996年01期
6 張靜;政治社會學及其主要研究方向[J];社會學研究;1998年03期
7 王浦劬;西方當代政治沖突理論述評[J];學術界;199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衍濤;沖突政治學體系的形成[J];南京社會科學;2003年11期
2 陳明凡,宋衍濤;《老子》政治沖突思想研究——對政治沖突的一種哲學思考[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3 宋衍濤;開放社會的民主沖突邏輯[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6期
4 胡銳軍,楊占國;墨家政治文化新探——墨家政治沖突與政治整合思想研究[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曹沛霖;;社會轉(zhuǎn)型中的政治信任與政治不信任——政治學分析視角[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6 郝宇青;;政治制度設計理念與政治信任缺失[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孔凡義;;信任、政治信任與政府治理:全球視野下的比較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09年10期
8 梅祖蓉;;公民社會發(fā)育與政治信任生成的關系[J];學習月刊;2010年30期
9 陳明凡,宋衍濤;先秦政治沖突思想研究——對一種歷史政治現(xiàn)象之解讀[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年11期
10 陳明凡,宋衍濤;政治沖突與整合理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J];北方論叢;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上官酒瑞;;政治信任研究興起的學理基礎與社會背景[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2 王二平;陳麗君;馬紅宇;;公共管理的心理問題[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張ZM;王二平;;政府信任:前因變量及對公眾合作行為意向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宋衍濤;;政治決策的成本和風險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汪丁丁;;社會過程及其評價[A];“市場化三十年”論壇論文匯編(第三輯)[C];2008年
6 宋衍濤;陳明磊;;政治決策沖突的相關因素分析[A];全國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資料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 孫力;消除功能解讀誤區(qū) 加強政治信任[N];文匯報;2009年
2 上官酒瑞;現(xiàn)代政治信任建構(gòu)需要新理念[N];學習時報;2011年
3 何包鋼;中國古代政治智慧與現(xiàn)代民主政治[N];學習時報;2009年
4 劉琳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資本主義社會政治沖突思想的兩種傳統(tǒ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現(xiàn)代國家與公民社會的辯證關系[N];鐵嶺日報;2007年
6 譚彥德;回歸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傳統(tǒng)[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7 王邦佐 桑玉成;論責任政府[N];解放日報;2003年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nóng)村發(fā)展研究所 于建嶸;要在政治上重新認識當代中國農(nóng)民[N];社會科學報;2003年
9 林尚立;黨政關系建設的制度安排[N];學習時報;2002年
10 林尚立;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邏輯[N];學習時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宋衍濤;民主條件下的政治沖突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周治偉;政治信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世成;政治信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白冬;政治沖突調(diào)控機制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3 張玉森;要求型政治參與中的政治沖突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4 習蕾;論和諧社會視域下的政治妥協(xi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樓碧君;理解政治沖突:大眾社會和交叉壓力的解說[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6 李秧;論政治妥協(xié)[D];吉林大學;2009年
7 段明學;政治競爭導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2年
8 鄔宗明;協(xié)商民主的優(yōu)勢及限度[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886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68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