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制度主義:政治科學中制度研究的諸傳統(tǒng)
本文關鍵詞: 制度主義 政治科學 羅德斯 主導范式 英國政治 西方政治 Rhodes 政治學者 費邊社 研究協(xié)會 出處:《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原題為"Old Institutionalism",選自R.A.W.羅德斯(R.A.W.Rhodes)主編的《牛津政治制度手冊》(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第六章。羅德斯教授曾任英國政治研究協(xié)會主席,其后擔任該協(xié)會終身副主席。從新舊分野的角度來看,新制度主義政治學作為當代西方政治科學的主導范式,不僅推動政治制度研究內容的更新,也極大擴展了政治制度研究領域的范圍。然而,在承認新制度主義政治學具有系統(tǒng)化理論形式并注重研究方法的同時,對于新制度主義將傳統(tǒng)制度研究簡單概括為舊制度主義,以及將后者研究特點歸納為法律主義、結構主義、整體主義的做法,卻鮮有政治學者提出批評。本文不僅質疑了政治科學中制度研究的喜新厭舊現(xiàn)象,還創(chuàng)造性地論述了寓新于舊的合理性。具體而言,羅德斯教授挖掘、梳理了政治制度研究中現(xiàn)代主義/經驗主義、正式/法律、觀念論與社會主義等四個傳統(tǒng),并將其與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理性選擇制度主義、歷史制度主義、建構論制度主義、網絡制度主義四個流派分別予以聯(lián)系,既豐富了對舊制度主義研究傳統(tǒng)的深刻認識,也有助于理解以新制度主義為代表的當代英美政治科學研究的局限所在。
[Abstract]:The original title of this paper is "Old Institutionalism". Selected from the Oxford Handbook on political institutions, edited by R.A.W. Rhodesby R.A.W. Rhodes. (.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 (2006) Chapter 6th. Professor Rhodes was president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old, the political science of neo-institutionalism, as the dominant paradigm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science, not only promotes the updating of the content of political system research. However,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cience has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form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the traditional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s simply summarized as the old institutionalis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ter are summed up as legalism, structuralism and holism. However, few political scholars criticize. This paper not only questions the phenomenon of "love for the new and weariness of the old"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but also discusses the rationality of combining the new with the old. Specifically, Professor Rhodes excavates. It combs the four traditions of modernism / empiricism, formalism / law, idealism and socialism in the study of political system, and compares them with the rational choice of institutionalism and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the politics of neo-institutionalism. The four schools of constructivism institutionalism and network institutionalism are linked to each other, which enriches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tradition of the old institutionalism. It also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limitations of contemporary British and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represented by neo-institutionalism.
【作者單位】: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紐卡斯爾大學;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政治科學系;吉林大學;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當代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理論建構研究”(14CZZ03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08
【正文快照】: (吉林大學,長春130012)譯者按:本文原題為“Old Institutionalism”,選自R.A.W.羅德斯(R.A.W.Rhodes)主編的《牛津政治制度手冊》(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The 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6)第六章。羅德斯教授曾任英國政治研究協(xié)會主席,其后擔任該協(xié)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云敏;;老制度主義的激進化發(fā)展——激進制度主義思想評述[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08期
2 楊福祿;;關于歷史制度主義[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余宜斌;;政治學:從舊制度主義到新制度主義[J];蘭州學刊;2007年07期
4 張靚;楊超;;社會學制度主義簡析[J];商品與質量;2010年S4期
5 季翔;;制度主義的舊與新——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回歸”與變革[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1期
6 楊光斌;高衛(wèi)民;;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制度主義:范式比較[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1年02期
7 申坤;;制度的歷史與歷史中的制度——論歷史制度主義的歷史觀與制度觀[J];社科縱橫;2011年12期
8 戴維·阿普特;仕琦;;制度主義的再思考[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1992年03期
9 魏少亮;郭丹;;歷史制度主義:理論與應用[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4期
10 楊偉;張林;;制度主義運動的科學知識社會學分析[J];思想戰(zhàn)線;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俊志;;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生成理論[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李紹猛;;作為政治哲學方法論的理性主義與制度主義[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梁多;胡寧生;;關于公共組織中政策選擇模型的探討——基于整合兩種制度主義方法論的研究[A];全國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資料文集[C];2004年
4 梁多;胡寧生;;關于公共組織中政策選擇模型的探討——基于整合兩種制度主義方法論的研究[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楊龍;張振華;;政治集權與經濟分權的搭配:中國經濟增長的制度主義解釋[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6 趙德余;;從新古典主義到演化制度主義——20世紀社會主義改革的重大理論分歧及其政策后果[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7 谷宇;;傳統(tǒng)中國地方政府運行過程中的潛規(guī)則——以明清州縣政府為例[A];文化復興:人文學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12年
8 謝耀南;;政府保險的制度主義分析——以福建龍巖市“農房保險”為例[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李明超;;英國新城建設的歷史制度主義探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10 朱孔武;;民營經濟發(fā)展與憲法改革模式的選擇[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劉圣中;歷史制度主義怎樣“重新發(fā)現(xiàn)了制度”[N];學習時報;2009年
2 陳堯;新制度主義的分析取向[N];社會科學報;2002年
3 高偉;市場規(guī)則和體系可以有多種形式[N];上海證券報;2008年
4 林勇;金融危機源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軼倫;制度主義視角下的東亞國際體系轉型[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胡長超;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蘆艷;制度與行為雙向互動: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基本命題與論證邏輯[D];吉林大學;2012年
3 張居安;凡勃倫制度主義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3年
4 霍瑋瑋;日本緣何首相頻繁更迭而政策穩(wěn)定?[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5 楊澤娟;美國在滇開展領事保護實踐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
6 Bakytzhan Symbat;蘇聯(lián)解體后哈薩克斯坦的議會發(fā)展:制度主義的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7 王新;歷史制度主義視野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度的變遷邏輯[D];中共中央黨校;2014年
,本文編號:1453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45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