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道德、權力與治理技術:人民政治學說的內(nèi)涵、歷史與實踐

發(fā)布時間:2017-10-18 16:25

  本文關鍵詞:道德、權力與治理技術:人民政治學說的內(nèi)涵、歷史與實踐


  更多相關文章: 人民政治 群眾路線 道德 權力 治理技術 革命 改革 中國


【摘要】:在總結目前學界對于中國奇跡解釋的基礎上,本文著力于發(fā)掘解釋三十年中國奇跡的“替代方案”,并預先設定了兩個標準,第一,這一替代方案必須能夠一攬子解決這三十年多年來的政黨-國家、國家-社會、強制與柔性、常規(guī)與動員道德與權力等各種關系模式。第二,這一替代方案能夠聯(lián)結革命與改革之間、改革三十年與共和國六十年之間乃至整個二十世紀中國。人民政治話語是本文所指的“替代方案”,它可以回答這兩個問題。本文首先對人民政治學說進行了內(nèi)涵分析,將其分為價值性維度、闡釋性維度與工具性維度,接著對人民政治話語進行了歷史社會學分析與實踐分析。在歷史社會學分析中,將人民政治話語劃分為“革命年代”、“繼續(xù)革命年代”與“改革年代”,分別對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在革命年代表現(xiàn)為階級動員與群眾的革命化、基層政權實踐與以群眾建國,在繼續(xù)革命年代表現(xiàn)為革命的常規(guī)化與理性虛無主義,在改革年代表現(xiàn)為革命性的消退與人民的再造。在實踐分析部分,本文圍繞人民政治話語在當下的“催化性”與“壓制性”展開,前者表現(xiàn)為“群眾動員式治理”,后者表現(xiàn)為改革年代“維穩(wěn)政治的興起”。最后,本文并未給出一個完整的定論,而是要討論人民政治話語在“人民一國家-治理”體系下如何自處的問題。首先,人民政治話語會不會終結?其內(nèi)在存在哪些限度和沖突。其次,討論如何正確對待人民政治話語,如何重塑與馴服“人民”,并發(fā)揮這一話語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
【關鍵詞】:人民政治 群眾路線 道德 權力 治理技術 革命 改革 中國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034.5;D03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導論8-19
  • 一 問題意識與研究述評8-16
  • 二 替代方案與思考進路16-19
  • 第二章 概念限定與人民政治學說的內(nèi)涵19-28
  • 一 相關概念的限定19-24
  • 二 人民政治學說的內(nèi)涵24-28
  • 1 價值性維度:道德與情感24-26
  • 2 闡釋性維度:權力與權威26-27
  • 3 工具性維度:功能與技藝27-28
  • 第三章 人民政治話語的歷史分析:從革命到改革28-41
  • 一 革命年代:“人民”的覺醒28-33
  • 1 群眾的革命化與階級動員28-31
  • 2 人民政治的基層政權實踐與“以群眾建國”31-33
  • 二 “繼續(xù)革命”:“人民”的膨脹33-37
  • 1 革命的日常化34-36
  • 2 用人民政治話語對抗官僚體制36-37
  • 三 改革年代:革命性的消退與“人民”的再造37-41
  • 第四章 人民政治話語的當下實踐:催化性與壓制性的變奏41-46
  • 一 “催化性”:群眾動員式治理41-43
  • 二 “壓制性”:維穩(wěn)政治的興起43-46
  • 第五章 懸而未決的議題:人民 國家與治理46-50
  • 參考文獻50-58
  • 致謝58-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柏峰;;群眾路線三十年(1978—2008)——以鄉(xiāng)村治安工作為中心[J];北大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2 陳明明;;黨治國家的理由、形態(tài)與限度——關于中國現(xiàn)代國家建設的一個討論[J];復旦政治學評論;2009年00期

3 馬駿;;經(jīng)濟、社會變遷與國家重建:改革以來的中國[J];公共行政評論;2010年01期

4 樊鵬;汪衛(wèi)華;王紹光;;中國國家強制能力建設的軌跡與邏輯[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年05期

5 徐湘林;;轉型危機與國家治理:中國的經(jīng)驗[J];經(jīng)濟社會體制比較;2010年05期

6 滿永;;政治與生活:土地改革中的革命日常化——以皖西北臨泉縣為中心的考察[J];開放時代;2010年03期

7 馮仕政;;中國國家運動的形成與變異:基于政體的整體性解釋[J];開放時代;2011年01期

8 肖濱;;革命、改革與中國崛起——兼對安德森與吳玉山之爭的回應[J];開放時代;2014年05期

9 周飛舟;;錦標賽體制[J];社會學研究;2009年03期

10 劉磊;;走向法律虛無主義:毛澤東后期法制思想研究[J];山東大學法律評論;2014年00期



本文編號:10559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0559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2be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