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歷史終結論”批判
發(fā)布時間:2017-10-17 17:49
本文關鍵詞:福山“歷史終結論”批判
更多相關文章: 歷史終結論 馬克思主義 中國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社會主義遭遇重創(chuàng),馬克思主義受到嚴峻挑戰(zhàn)。共產主義陷入了低潮,而西方工業(yè)國家憑借著自由民主制度魅力,外加上先進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正悄然改變著世界格局,形成一股波濤洶涌的全球化浪潮,一些知識分子探索馬克思主義向何處去,福山在這個時刻發(fā)表他的“歷史終結論”,注定要引起爭論:支持褒獎有之,抨擊批判的也不乏其人,后者無疑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精神遺產繼承發(fā)揚的信心和力量,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正能量的傳遞! 蘇聯(lián)模式的社會主義在歐洲失敗了,這是事實,但這是否必然意味著資本主義就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大獲全勝了呢?福山的《歷史終結論》闡述了自由民主制度作為一個政體在全世界涌現出來的合法性,認為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度或許是人類意識形態(tài)的終點,人類政治歷史的最后一種統(tǒng)治形式;書中還混淆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甚至將共產主義與極權主義以及法西斯主義相提并論;重新審視福山的思想,他認為科學發(fā)展不可逆轉,否定了極權獨裁等有積極意義。雖然福山也對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充滿擔憂,但他對這種制度的認可遠遠超過他對其的憂慮。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現實上,新自由主義主導全球經濟30多年來,金融危機暴發(fā),貧富差距拉大,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狀態(tài)依舊存在。資本主義自由民主沒有改變資本貪婪的本性,金錢民主依然主導著資本主義社會秩序,成為掩飾社會危機與矛盾的幌子。雖然存在這諸多挑戰(zhàn),福山仍堅持自由民主的多元表現形式,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內在無法克服的矛盾。中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有義務回應和批判福山關于社會主義歷史終結的謬論,弘揚唯物史觀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理論,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中國模式受到國際社會推崇不是偶然,它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世界的最新發(fā)展成果,是唯物史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體現和精髓凝練,并成為對福山歷史終結論最有力的現實批判。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是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直接挑戰(zhàn)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論觀點。有助于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宣傳內容,,擴大中國模式影響。 本文分四大章,第一章主要是針對福山“歷史終結論”思想基礎基本觀點進行分析批判,他認為自由民主作為一種合法性的政治體制,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遍贊同。他堅信自由民主制度實際上可能是解決人類問題的最佳方案。福山在這本書中究竟有哪些觀點,哪些是符合事實的,哪些是純粹荒謬的,這是我們首先應該了解的問題。第二章是具體針對“歷史終結論”的主要觀點也就是具體觀點進行分析批判,其中的七個方面是在理論上對第一章思想基礎內容的具體剖析,有助于更清晰地得出文章脈絡。第三章是從現實上尋找福山所面臨的困境,從自由民主政治外交和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兩方面縱向批判,目的在于切合理論批判,更有力地證明福山關于“歷史終結,自由民主全球化”的言論。第四章從中國發(fā)展的角度深入證明福山“歷史終結論”中存在著謬誤,并在探討馬克思的“歷史終結”以及社會歷史觀的真正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基礎上,開始歷史的、有條件的、具體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內涵。
【關鍵詞】:歷史終結論 馬克思主義 中國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09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緒論10-13
- (一) 選題意義10
-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10-11
- (三) 主要特色11
- (四) 研究方法11-13
- 一、 福山“歷史終結論”的思想基礎批判13-21
- (一) 存在一部人類“普遍史”13-15
- (二) 歷史發(fā)展的根本動力:為獲得認可而斗爭15-17
- (三) 歷史終結于自由民主制度17-18
- (四) 自由主義經濟取得最后勝利18-21
- 二、 福山“歷史終結論”的主要觀點批判21-29
- (一) 蘇東劇變只是一種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21-22
- (二) 西方中心論試圖以一元對抗多元22-23
- (三) 回到黑格爾的唯心史觀:歷史哲學的倒退23-24
- (四) 過分夸大自然科學作用24-25
- (五) 混淆法西斯主義、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的界限25-26
- (六) 把市場經濟內化為資本主義固有特征26-27
- (七) 僵化的“未來之人”無法超越馬克思的“自由之人”27-29
- 三、 福山“歷史終結論”遭遇的現實困境29-35
- (一) 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停滯倒退29-32
- (二) 自由民主政治外交陷入僵局32-35
- 四、 福山“歷史終結論”關于中國模式的觀點批判35-41
- (一) 中國模式標志著西方民主可能并非人類歷史進化終點35-37
- (二) 探索全球化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37-39
- (三) 回歸馬克思:直面世界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種種詰難39-41
- 結束語41-44
- 參考文獻44-47
- 附錄47-48
- 致謝48-5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生平;福山的后歷史世界理論評析[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弗朗西斯·福山,顧海燕;社會主義會卷土重來嗎?[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2年06期
3 張曉慧;“歷史終結”論[J];國際資料信息;2002年07期
4 游斌;歷史終結論的新解釋及其批判[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2年03期
5 劉仁營;裘白蓮;;評福山的“歷史終結論”[J];紅旗文稿;2009年18期
6 郭樹永;;后冷戰(zhàn)時期西方國際關系理論領域的幾種主要錯誤思潮及其駁論[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7 楚驚鴻;面對“歷史的終結”之神話:從《馬克思的幽靈》到《回到馬克思》[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8 ;全球化、當代世界和中國模式——俞可平與福山的對話[J];民主;2011年04期
9 祿德安;;從“占領華爾街運動”看當代資本主義危機[J];經濟導刊;2011年11期
10 倪娜;;福山歷史終結論的困境解析[J];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06期
本文編號:10502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05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