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瀏陽城市文化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10-30 23:08
本文關鍵詞:近代瀏陽城市文化初探
【摘要】: 瀏陽,因縣治在瀏水北岸而得名,一曲《瀏陽河》使其名聲益揚。大圍、連云、九嶺三山綿延起伏,成為天然屏障;瀏陽、撈刀、南川三河穿越境內,分途匯入湘江。地處湘贛邊界,境臨長沙銅鼓,地理位置重要,文化積淀深厚,是著名的“紅色圣地”“花炮之鄉(xiāng)”。因篇幅所限,本文僅對近代(1840~1949)瀏陽城市文化作初步的探析。全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以縱線為主,概述瀏陽城市發(fā)展的概況。瀏陽置縣已有1798年的歷史,經過在古代的緩慢發(fā)展,至清朝康乾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民國初期,瀏陽空前繁榮,逐步開始向近代城市轉型?谷諔(zhàn)爭爆發(fā)至建國前一段時間,發(fā)展陷入停滯。 第二部分從橫向切入,著重論述近代瀏陽城市文化的內涵:山水相依的地理生態(tài)文化,一枝獨秀的花炮商業(yè)文化,民間組織眾多的制度社會文化,卓勵敢死的精神意識文化,規(guī)劃建筑別具匠心,文藝習俗豐富多彩。 本文觀點建立在翔實的史料及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圖片和圖表的應用使文章更具直觀性和形象性。
【關鍵詞】:近代 瀏陽 城市文化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K29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10
- 第一章 瀏陽城市的發(fā)展概況10-31
- 1.1 瀏陽城市在古代的興起和發(fā)展10-12
- 1.2 瀏陽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轉型12-21
- 1.3 瀏陽城市在近代的發(fā)展21-31
- 第二章 近代瀏陽城市文化的內涵和特點31-81
- 2.1 巍巍大圍山 九曲瀏陽河—瀏陽城市的地理生態(tài)文化31-35
- 2.2 花炮之鄉(xiāng)—瀏陽的商業(yè)經濟文化35-47
- 2.3 會黨天下—瀏陽的制度社會文化47-52
- 2.4 典型山城—瀏陽的規(guī)劃建筑文化52-60
- 2.5 卓勵敢死—瀏陽的精神意識文化60-73
- 2.6 瀏陽的文藝習俗73-81
- 結語81-83
- 參考文獻83-86
- 附錄86-87
- 后記87-8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松竹;幾十里水路到湘江——古韻新律瀏陽河[J];城市開發(fā);2004年06期
2 任致遠;瀏陽印象[J];城鄉(xiāng)建設;2000年04期
3 陳先樞;專家講座第22講——瀏陽花炮史略[J];湖南包裝;2000年04期
4 劉歌寧 ,羅江帆;瀏陽古樂 聲聲震山岳[J];檔案時空;2004年03期
5 李舒瑾;;譚嗣同經濟思想簡論[J];經濟研究;1983年12期
6 吳良鏞;積極推進城市設計 提高城市環(huán)境品質[J];建筑學報;1998年03期
7 丁平一;瀏陽算學社產生的歷史背景簡論[J];婁底師專學報;1997年01期
8 鄭焱;譚嗣同研究述評[J];求索;1995年04期
9 易武興;提升城市品位 挑戰(zhàn)國際競爭──以湖南省瀏陽市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00年04期
10 王曉利;瀏陽文心[J];尋根;2003年05期
,本文編號:1119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11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