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1941-1943年河南難民入陜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9 17:34

  本文關鍵詞:1941-1943年河南難民入陜問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1942 難民入陜 逃荒


【摘要】:1942年的中原大旱,再加上戰(zhàn)爭頻仍,河南省駐軍和政府的無情劫掠,迫使數以百萬的農民背井離鄉(xiāng),踏上了西遷之路。這些難民以家庭為單位,一路沿隴海線西行,從各陽出發(fā),經過觀音堂、會興鎮(zhèn)、靈寶、潼關,最終到達陜西省。到達陜西后,難民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大部分生活在國民黨統(tǒng)治的國統(tǒng)區(qū)內,一部分向北進入陜甘寧邊區(qū),還有一部分繼續(xù)西行,最遠到達新疆。在國統(tǒng)區(qū)內,國民黨政府通過設立粥廠和收容所,移民墾殖的方式救濟難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難民被國民政府運往黃龍山、黎坪、lg山墾區(qū),從事農墾,養(yǎng)家糊口;其余難民主要分布在西安和寶雞,或投靠親戚朋友或自謀生路,從事各行各業(yè)。陜甘寧邊區(qū)政府通過了一系列安置難民的政策,設立難民開墾區(qū),實行以工代賑、群眾互濟,解決了一大批難民的生活問題,效果顯著。除此之外,民間社會力量也積極救濟難民。大批難民短時間內涌入陜西,不可避免的帶來了一些問題,如城市管理困難、疫病流行、犯罪率上升等,然而,從宏觀上看,難民入陜客觀上加快了陜西近代化的進程,促進了豫陜兩省的文化交流。
【關鍵詞】:1942 難民入陜 逃荒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K26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緒論7-11
  • (一) 選題背景7
  • (二) 研究現狀7-9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9-10
  • (四) 特色和創(chuàng)新點10
  • (五) 時間界定10-11
  • 第二章 河南難民入陜的背景11-16
  • (一) 自然因素11-12
  • 1、河南的自然災害11-12
  • 2、陜西的地理條件12
  • (二) 社會因素12-16
  • 1、日軍侵略12-13
  • 2、河南省軍政雙方的劫掠13-14
  • 3、隴海鐵路的通車14
  • 4、鄉(xiāng)鄰親戚的影響14-16
  • 第三章 難民入陜16-23
  • (一) 難民入陜的遷移路線和過程16-18
  • 1、入陜河南難民的遷移路線16
  • 2、河南難民入陜的遷移過程16-18
  • (二) 入陜河南難民的基本狀況18-23
  • 1、入陜河南難民的數目及籍貫18-20
  • 2、入陜河南難民的年齡構成20
  • 3、入陜河南難民的空間分布20
  • 4、入陜河南難民的生活情況20-21
  • 5、入陜河南難民的再次流遷21-23
  • 第四章 對入陜河南難民的救濟23-31
  • (一) 國民政府的救濟措施23-26
  • 1、設立粥廠23
  • 2、設立收容所23-24
  • 3、設置難民總站24
  • 4、移民墾殖24-25
  • 5、國民政府的救濟效果25-26
  • (二) 陜甘寧邊區(qū)的救濟26-28
  • 1、安置難民的政策26
  • 2、難民開墾區(qū)的設立26
  • 3、以工代賑26-27
  • 4、群眾互濟27
  • 5、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的救濟成果27-28
  • (三) 民間社會力量的救助28-31
  • 1、張鈁的救濟28-30
  • 2、常香玉的救濟30
  • 3、世界紅萬字會寶雞分會30-31
  • 第五章 難民入陜對陜西社會的影響31-34
  • (一) 積極影響31-32
  • 1、促進了農業(yè)的發(fā)展31
  • 2、刺激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31
  • 3、增進了豫陜文化交流31-32
  • (二) 消極影響32-34
  • 結論34-35
  • 參考文獻35-40
  • 附錄40-42
  • 致謝4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鄒寶剛;;近代移民與寶雞城市的發(fā)展(1937—1945)[J];寶雞社會科學;2012年02期

2 張根福;戰(zhàn)禍、自然災害與難民遷移——抗戰(zhàn)時期安徽省個案研究[J];民國檔案;2004年04期

3 程朝云;抗戰(zhàn)初期的難民內遷[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0年02期

4 王春英;抗戰(zhàn)時期難民收容所的設立及其特點[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4年03期

5 王同起;抗日戰(zhàn)爭時期難民的遷徙與安置[J];歷史教學;2002年12期

6 蔡勤禹;國民政府救難機制研究——以抗戰(zhàn)時期為例[J];零陵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7 張亞飛;;民國時期的人口遷移與社會保障立法[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谷秀青;彭雷霆;;近年來關于抗戰(zhàn)時期難民研究的綜述[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01期

9 楊達毅;;近十年民國時期災荒與救濟機制研究述評[J];賀州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張穎;;抗戰(zhàn)時期人口內遷對陜西民眾社會生活的影響[J];西安社會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蘇新留;民國時期水旱災害與河南鄉(xiāng)村社會[D];復旦大學;2003年

2 何旭娟;張鈁慈善事業(y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建國;論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的難民救助[D];河南大學;2004年

2 李爽;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政府難民安置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吳捷;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救濟與安置難民活動述論[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麗霞;抗戰(zhàn)時期的陜西移民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5 趙燕;抗戰(zhàn)時期河南的難民問題與難民救濟[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程家文;抗日戰(zhàn)爭時期陜西社會結構變遷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7 崔煒;抗戰(zhàn)時期陜甘寧邊區(qū)移民問題研究[D];延安大學;2008年

8 陳鵬飛;1920-1937年河南災荒性人口遷移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王永強;民國時期西北移民墾荒事業(y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領波;1945-1949年河北省國統(tǒng)區(qū)難民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7020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7020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cdf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