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事件與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
發(fā)布時間:2017-08-10 15:33
本文關鍵詞:義和團事件與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
【摘要】:19世紀中期,由于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東亞的局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亞洲各國相繼淪為了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唯獨日本不僅通過明治維新擺脫了淪為殖民國家的危機,更是從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變身成為資本主義大國,躋身帝國列強隊伍,并最終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在這樣一種急速的變化中,日本政府在國際上所采取的外交政策無疑是一重要因素。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外交政策是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展現(xiàn)自己的手段,深入了解其對外政策背后蘊含的特征,能夠有助于我們更加準確地認識把握這個國家。在瓜分中國狂潮之下,日本因三國干涉受辱,面對列強的咄咄逼人之攻勢卻又無力與之抗爭。日本政府深刻認識到自身國力的不足,要推行大陸政策,掃清列強的勢力,對當初的日本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日本只能忍氣吞聲,一邊與列強達成妥協(xié),一邊背地里悄悄地窺伺著能夠翻身,揚眉吐氣的機會,而這一機會在接下來爆發(fā)的義和團事件中到來。義和團事件中,雖然各國之間達成了妥協(xié),組成了八國聯(lián)軍,但各自共同出兵的目的與問題意識大相徑庭,為了瓜分到中國更多利益的列強各國背地里都有著自己的圖謀。在這列強之間勾心斗角的環(huán)境下,后起國日本不敢貿(mào)然打出侵略之旗幟而與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為敵,故在敵強我弱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日本在處理與西方列強之間的利益矛盾上可謂是煞費苦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通過對義和團事件中日本政府的態(tài)度和出兵計劃,以及事變后的善后政策的闡述和分析,對日本明治政府的外交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探討的同時,還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深入了解日本的外交精髓。
【關鍵詞】:日本 外交政策 帝國主義列強 義和團事件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K256.7;D831.3
【目錄】:
- 摘要3-4
- 要旨4-6
- 第一章 はじめに6-11
- 第一{,
本文編號:651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65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