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在京蒙古王公政治團體及其主要活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8 20:07
本文關鍵詞:清末在京蒙古王公政治團體及其主要活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蒙古王公政治團體 蒙政協(xié)助會 保蒙會 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
【摘要】: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十九世紀先后確立了政黨政治的運轉模式。近代中國內憂外患之下,有識之士從西方尋找富國強兵之道,先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后學習政治社會制度。通過維新革命兩派的鼓吹,黨會觀念輸入中國,出現(xiàn)了形形色色的“會”、“社”。這對在京的蒙古王公無不產(chǎn)生影響。 近代蒙古社會已全面衰落。開明、有見識的蒙古王公深切感受到蒙古社會的落后,并為振興蒙古,采取過多種措施,但由于各種原因收效不多。清末新政除了放墾蒙地、籌蒙改制外,其他新政措施也未能深入到各蒙旗,對傳統(tǒng)的蒙古社會影響甚少。 輔助蒙地新政的實施是在京蒙古王公組織政治團體的最初目的。1909年4月,駐京蒙古王公那彥圖發(fā)起組織蒙政協(xié)助會,“會同研究蒙古各要政”。但是因為理藩部另有組織藩務研究所之舉,該會最終未能成立。日俄對蒙古進一步滲透的情況下,喀喇沁王貢桑諾爾布發(fā)起組織保蒙會,并得到各親貴大臣的贊成。保蒙會目的之“保蒙”,是通過協(xié)助政府積極推行蒙地新政,達到蒙古的“自強”。至1911年9月,理藩大巨肅親王善耆著手進行保蒙會的擴充計劃,使藏地要政也囊括于保蒙會,但武昌起義的暴發(fā),使保蒙會的計劃中斷。 武昌起義暴發(fā)后不久,南北和談開始。在京蒙古王公以“開通蒙古風氣,改良政治,保存權利,聯(lián)絡全體,互相輯睦”為宗旨,成立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向和談雙方送出蒙古的聲音,也為蒙古的末來采取了種種行動,如:與議和各方交涉、反對共和、舉兵勤王、宣稱與中國斷絕關系等。最終結果,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贊成共和,清帝退位之時頒布了優(yōu)待條件,其中有《關于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關鍵詞】:蒙古王公政治團體 蒙政協(xié)助會 保蒙會 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691;K25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序言7-10
- 一、關于選題7
- 二、研究概況7-8
- 三、主要史料介紹及相關說明8-9
- 四、研究目標及本文主要內容9-10
- 第一章 蒙古王公組織政治團體之嘗試10-20
- 一、時代背景10-14
- 二、蒙政協(xié)助會14-16
- 三、保蒙會16-20
- 第二章 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的成立20-26
- 一、武昌起義暴發(fā)后駐京蒙古王公的政治動向20-22
- 二、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的成立22-26
- 第三章 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成立后之舉動26-38
- 一、蒙古王公與議和各方26-31
- 二、蒙古王公與御前會議31-32
- 三、舉兵勤王32-35
- 四、籌劃獨立35-38
- 第四章 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之贊成共和38-45
- 一、各方對于蒙古王公之對策38-39
- 二、蒙古王公聯(lián)合會贊成共和39-45
- 結語45-46
- 參考文獻46-50
- 附錄一50-52
- 附錄二52-53
- 附錄三53-54
- 后記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蘇俊華;;淺析蒙古王公在清帝退位前后的態(tài)度變化[J];才智;2009年01期
2 汪炳明;;清朝覆亡之際駐京蒙古王公的政治活動[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3 白拉都格其;清末蒙古王公圖強奏議概論[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4 汪炳明;“蒙古實業(yè)公司”始末[J];內蒙古社會科學;1984年03期
5 烏力吉陶格套;;清末“藩屬憲政”及有關蒙古的史事考察[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孟克布音;蒙古那王府邸歷史生活紀實[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金啟[n;;我所知道的那彥圖親王[A];蒙古史研究(第七輯)[C];2003年
,本文編號:6417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64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