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民間經濟外交的博弈——以1923年抵制日貨運動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7-07-17 03:17
本文關鍵詞:中日民間經濟外交的博弈——以1923年抵制日貨運動為例
【摘要】:本文運用中日兩國史料,從民間經濟外交的視角,對1923年抵制日貨運動做了考察。筆者認為,此次抵貨運動,是中日雙方商人團體及其政府間的一場博弈斗爭,呈現(xiàn)兩大特點,一是日方占有主動性,中方處于被動地位的不平衡性的特點;二是具有從中方"抵制"到日方"反抵制"再到中方被取締的雙重性的特點。此次運動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政治和經濟效果,但是中國商人團體運用民間經濟外交手段,作為政府外交的后援補充力量,對日本政治經濟侵略給予了積極的反擊。日本商人團體通過民間經濟外交手段,間接參與外交事務,起到了推動日本對華政治經濟侵略擴張的作用?梢,民間經濟外交對本國政府或他國政府的外交決策和國際關系具有一定的影響,是政府外交強有力的補充,發(fā)揮了強有力的監(jiān)督作用。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關鍵詞】: 抵制日貨 博弈 民間經濟外交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特別資助項目“民國初期的中日民間經濟外交:以商人組織為主體”(20100320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61;K313.4
【正文快照】: 1923年,由于日本政府援引“二十一條”,拒絕歸還租期屆滿的旅順、大連,中國人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抵制日貨運動。學界大多從商會史、反帝愛國運動史和中外關系視角做了論述,或注重考察抵貨運動的演變過程,或著力強調各團體在運動當中的言論作用,且偏重對中國商人單方面的活動分,
本文編號:5517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55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