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立憲而后中國可興”與“欲速則不達”——與關曉紅教授商榷

發(fā)布時間:2017-07-08 15:05

  本文關鍵詞:“立憲而后中國可興”與“欲速則不達”——與關曉紅教授商榷


  更多相關文章: “立憲而后中國可興” “欲速則不達” 預備立憲 朝野


【摘要】:對于政局動蕩不堪、財政極為匱乏、人才不濟的清末而言,在朝野速行立憲的大力倡導和革命四起的嚴峻形勢下,清廷不得不遞減預備立憲年限,繼而使暫行內(nèi)閣被催生,其閣制也被草創(chuàng)。這種速度不但令國人吃驚,而且即使是西方立憲之國,也感到非常詫異,但這并非一定是關曉紅教授所謂的"急于求成的清廷決策者未予重視",亦并非就是清廷"甚少采取相應的對策及時調(diào)整以偏救弊",而是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是國人致富圖強的急躁心理不容清廷再作跬步式變革,以及朝野各種矛盾在清廷各項決策中的集中反映。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立憲而后中國可興” “欲速則不達” 預備立憲 朝野
【分類號】:K257.5
【正文快照】: 清末預備立憲向來是學界研究的熱點課題,近年來已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最近,拜讀了關曉紅教授的《速成新政與清朝覆亡》一文〔1〕,受益良多。該文對朝野給予清廷的警示作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探討,其資料之詳實、邏輯之嚴密、考察之細微等等,均是后生學子值得觀摩學習、認真品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俞勇嬪;戴鴻慈與清末憲政運動的開端[J];歷史教學;2005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綜述[J];社會科學評論;2008年04期

2 張從容;;晚清司法改革中的戴鴻慈——兼論傳統(tǒng)司法官員的知識轉(zhuǎn)型[J];學術研究;2007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柴松霞;出洋考察團與清末立憲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馮彥杰;“預備立憲”—博弈論視角下的清廷派系之爭[D];山東大學;2011年

2 羅建文;論清末出洋考察憲政[D];湘潭大學;2006年

3 張樹強;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述評[D];吉林大學;2007年

4 安寶;清末五大臣與巖倉使節(jié)團出訪的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光;論晚清中國的預備立憲與意義之維[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玲芝;論清末預備立憲之積極價值[J];文史博覽;2005年14期

2 陳文英;;清末預備立憲公會憲政啟蒙傳播活動述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3 鄧亦武;陳鵬;;明治立憲與清末預備立憲之比較研究[J];孝感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草放;試論清末“預備立憲”的實質(zhì)及其意義[J];社會科學;1981年04期

5 李文海;論清政府的“預備立憲”[J];歷史檔案;1982年01期

6 朱金元;;清末預備立憲的發(fā)生原因及其客觀作用[J];學術月刊;1985年02期

7 侯宜杰;預備立憲失敗的原因[J];史學月刊;1991年04期

8 羅華慶;清末第二次出洋考政與“預備立憲”對日本的模仿[J];江漢論壇;1992年01期

9 王開璽;清廷縮改預備立憲時間正誤[J];史學月刊;1993年05期

10 關曉紅;學部與預備立憲[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文海;;論清政府的“預備立憲”[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1981年

2 羅華慶;;清末“預備立憲”模仿日本明治憲政論[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3 李細珠;;清末兩次日本憲政考察與預備立憲的師日取向[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4 甘如辛;;駭人聽聞的開倒車[A];忘年交書簡二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政法大學歷史系 郭世佑;是清末“憲政”還是清末“預備立憲”[N];光明日報;2008年

2 范福潮;對清末“預備立憲”運動的反思[N];南方周末;2011年

3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戴鞍鋼;清末的“預備立憲”與立憲運動[N];團結(jié)報;2013年

4 侯宜杰;預備立憲是怎樣搞起來的[N];南方周末;2008年

5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王也揚;辛亥革命是預備立憲引爆的嗎[N];北京日報;2014年

6 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 李文海;清亡根由再析[N];北京日報;2012年

7 遲云飛;重新審視晚清立憲派[N];光明日報;2002年

8 雪珥;最高層爭論立憲[N];中國經(jīng)營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林密;政治啟蒙之門由此開啟[N];經(jīng)濟觀察報;2011年

10 袁偉時;中國憲政:曲折而凄慘的開篇[N];經(jīng)濟觀察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柴松霞;出洋考察團與清末立憲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徐爽;1901-1911:舊王朝與新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李君;“存在之由”與“變遷之故”[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崔志海;美國政府與晚清朝政(1901-1912)[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捷;論清末預備立憲中立憲緩行思想[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馮彥杰;“預備立憲”—博弈論視角下的清廷派系之爭[D];山東大學;2011年

3 于宏威;清末預備立憲公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4 陳光;論晚清中國的預備立憲與意義之維[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5 吳佳佳;預備立憲時期的湖北紳士階層研究(1906—1911)[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趙鑒軍;清末預備立憲時期憲政編查館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7 張丹華;清末預備立憲論析[D];鄭州大學;2010年

8 愛如娜;試論清末預備立憲活動對蒙古地區(qū)的影響[D];內(nèi)蒙古大學;2008年

9 張樹強;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述評[D];吉林大學;2007年

10 楊柳春;清末革命黨對預備立憲的反應及其影響[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53505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53505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368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