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研究(1912-1927)
本文關(guān)鍵詞: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研究(1912-1927),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傳統(tǒng)社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在亡國滅種危機的壓迫之下,有識之士紛紛尋求救國之道,各種救國思潮此起彼伏,教育救國思想便是影響極為深遠的一種。文藝教育作為近代教育思潮中的一種,曾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發(fā)揮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到教育實踐當中,體現(xiàn)為語文教育和藝術(shù)教育。清末開始,由于政局的動蕩和西方文化強勢壓迫,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理念發(fā)生改變,在這一時期,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摸索中國語文教育的發(fā)展道路,經(jīng)過國語運動與新文化運動,與舊時教育觀念相迥異的現(xiàn)代教育觀念開始形成,黎錦熙、胡適、葉圣陶、蔡元培為其中的代表人物。 民國建立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12年9月,民國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學制——壬子學制,其后又相繼公布了一系列教育政令,這些政令與“壬子學制”一起,被稱為“壬子·癸丑學制”。學制在實施過程中,暴露出許多了問題,在此情況下,民國教育部于1922年制定“壬戌學制”。學制的變化,必然引起教育宗旨、教學內(nèi)容、教材教法等諸多方面的轉(zhuǎn)變。 全文在結(jié)構(gòu)上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對民國之前的中小學語文教育進行了回顧,包括古代中國的語文教育、近代語文教育的萌芽和近代語文教育的建立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簡單的對民國之前中小學語文教育情況進行了概括。在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里,中國的中小學語文教育逐步形成了自己特點,即使是到了今天,這些特點依然的存在。 第二部分為民國初年的中小學語文教育,主要內(nèi)容包括民國初年語文教育變革的原因,中小學語文教育政策以及實施的具體情況,同時還將對民國初年的中小學語文教育進行客觀評價。民國初年是一個動蕩的時期,受其環(huán)境影響,這一時期的中小學語文教育呈現(xiàn)出了在曲折中前進的趨勢,同時,由于復古派和革命派的斗爭,這一時期的教育政策并不穩(wěn)定,直接影響了中小學語文教育。民國初年中小學語文教育概況是這一部分的重點,涉及教育宗旨、課程設(shè)置、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師情況和教科書幾個方面,同時輔以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為壬戌學制下中小學語文教育,內(nèi)容包括這一時期民國政府進行教育改革的原因,壬戌學制下中小學語文教育的實施情況同時對該學制下的中小學語文教育加以評價,這一部分的同樣著重論述了是中小學語文教育的具體實施情況,具體內(nèi)容包括教育宗旨、課程設(shè)置、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師情況、教科書和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是對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歷史思考,主要包括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成績和問題、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經(jīng)驗三部分內(nèi)容。民國前期的中小語文教育總體趨勢為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zhuǎn)化,,雖然在這一轉(zhuǎn)化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同樣也取得了很多成績,許多經(jīng)驗都值得我們借鑒。
【關(guān)鍵詞】:民國前期 語文教育 中學 小學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33.3;K258
【目錄】:
- 目錄4-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導論12-19
- 一、 選題的意義12-13
- (一) 理論意義12
- (二) 學術(shù)價值12
- (三) 現(xiàn)實作用12-13
- 二、 學術(shù)史綜述13-16
- (一) 資料的整理與發(fā)掘13
- (二) 專著13-15
- (三) 論文15-16
- 三、 學術(shù)要點16-18
- (一) 重點16
- (二) 難點16-17
- (三) 創(chuàng)新點17-18
- 四、 相關(guān)界定18-19
- (一) 概念界定18
- (二) 時間界定18
- (三) 內(nèi)容界定18-19
- 第一章 民國之前中小學語文教育回顧19-45
- 一、 古代中國的語文教育19-27
- (一) 春秋戰(zhàn)國時期19-20
- (二) 秦漢時期20-21
- (三) 魏晉南北朝時期21-22
- (四) 隋唐五代時期22-23
- (五) 宋元時期23-24
- (六) 明清時期24-27
- 二、 近代語文教育的萌芽27-34
- (一) 洋務運動與新教育的萌芽27-30
- (二) 維新運動時的教育改革30-32
- (三) 萌芽時期中小學語文教育概況32-34
- 三、 近代語文教育的建立34-45
- (一) 科舉制的崩潰34-36
- (二) 新教育制度的建立36-40
- (三) 清末中小學語文教育概況40-42
- (四) 清末中小學語文教育的評價42-45
- 第二章 民國初年的中小學語文教育45-69
- 一、 民國初年語文教育變化的原因45-51
- (一) 社會環(huán)境的變革45-46
- (二) 復古派與革新派的斗爭46-49
- (三) 教育行政組織改革的影響49-51
- 二、 教育政策51-55
- (一) 臨時性教育政策的制定52-53
- (二) 壬子·癸丑學制的出臺53-55
- 三、 教學概況55-65
- (一) 教育宗旨55-56
- (二) 課程設(shè)置56-57
- (三) 教學內(nèi)容57-58
- (四) 教學方法58-61
- (五) 教師61-63
- (六) 教科書63-64
- (七) 案例分析64-65
- 四、 民國初年中小學語文教育的評價65-69
- 第三章 壬戌學制下中小學語文教育69-84
- 一、 壬戌學制下中小學語文教育變革的原因69-72
- (一) 社會背景的變化69
- (二) 壬子·癸丑學制存在嚴重不足69-70
- (三) 新學制的制定70-72
- 二、 教學概況72-82
- (一) 教育宗旨72-74
- (二) 課程設(shè)置74-75
- (三) 教學內(nèi)容75-77
- (四) 教學方法77-79
- (五) 教師79-80
- (六) 教科書80-81
- (七) 案例分析81-82
- 三、 “壬戌學制”下中小學語文教育的評價82-84
- (一) “壬戌學制”下中小學語文教育的先進性82-83
- (二) 壬戌學制下中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83-84
- 第四章 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歷史思考84-91
- 一、 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趨勢84-87
- 二、 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成績和問題87-89
- 三、 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經(jīng)驗89-91
- 參考文獻91-97
- 后記97-98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目錄9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愛玲;陳曉姿;;梁啟超作文教學思想淺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2 湯一介;“文明的沖突”與“文明的共存”[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3 龔書鐸;“全盤西化”論的歷史考察[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7年03期
4 黃書光;;胡適中西融通的文化教育思想[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4年01期
5 田正平;嬗變中的留學潮流與民國初年的教育改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5年02期
6 張良才,孫傳宏;從“教育救國”到“科教興國”——中國教育社會價值觀的百年嬗變[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1期
7 黃小燕;中國語文教育的現(xiàn)代演進──民國時期基礎(chǔ)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成就[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1期
8 周洪宇;;陶行知研究的方法論問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9 喻本伐;;陶行知普及教育理論的現(xiàn)實可行性探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10 周谷平;晚清中國人眼中的異域教育——初出國門的知識人對西方教育的觀察和考量[J];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偉忠;現(xiàn)代中國文學話語變遷與中學語文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大圣;百年語文育人功能檢討[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范遠波;民國小學語文教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哲英;清末民國時期語文教育觀念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許艷;梁啟超與中國語文教育早期現(xiàn)代化[D];揚州大學;2003年
2 趙艷紅;艾偉的語文學科教學心理實驗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民國前期中小學語文教育研究(1912-1927),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22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7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