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六十慶辰與中日甲午戰(zhàn)爭
[Abstract]:Guang Xu 20 years (1894, the year of 1894) is the Empress Dowager Cixi's life, October 10 (November 7) is her sixtieth birthday. Cixi's 40th birthday, just experienced the death of Emperor Xianfeng, the second Opium War,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nd so on, more importantly, the East Empress Cian is still there, it is impossible to do anything; on her 50th birthday, the Sino-French War took place; On her sixtieth birthday, Cixi was the queen of the two emperors, and had returned to Emperor Guang Xu, who was about to celebrate her birthday. Guang Xu, January 15, 1887 (February 6, 1887) Guang Xu government, Cixi is no longer hanging curtain. According to the clear system, too
【作者單位】: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分類號】:K256.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福海;甲午田莊臺之戰(zhàn)[J];史學月刊;1986年04期
2 吳士英;;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九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綜述[J];歷史教學;1985年01期
3 戚其章;;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結(jié)局及其影響[J];東岳論叢;1989年04期
4 姜鐸;論甲午戰(zhàn)爭的歷史教訓[J];史林;1993年02期
5 戴逸;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前因與后果[J];歷史教學;1994年07期
6 ;中日甲午戰(zhàn)爭[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趙捷民;中日甲午戰(zhàn)爭“濟遠”艦先逃與方伯謙問題[J];史學月刊;1953年08期
8 戚其章;;甲午戰(zhàn)爭時期的愛國主義[J];東岳論叢;1984年01期
9 湛貴成;;淺析甲午戰(zhàn)爭后十余年間中日關(guān)系的特征[J];歷史檔案;2007年01期
10 周怡;董文娜;;甲午戰(zhàn)爭中的英國醫(yī)生阿道瑟·奧斯衛(wèi)特[J];文史知識;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艷;安成日;;試論中日甲午戰(zhàn)爭與東亞宗藩朝貢體系的解體[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12年
2 王海英;關(guān)連芳;宮開庭;;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歷史啟示[A];江橋抗戰(zhàn)及近代中日關(guān)系研究(下)[C];2004年
3 戴東陽;;中國駐日使團與金玉均——兼論金玉均被刺與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之關(guān)系[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8年卷)[C];2009年
4 戴東陽;;中日甲午戰(zhàn)爭開戰(zhàn)前夕清政府的對日政策[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5 文強;;為抗日戰(zhàn)爭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紀念而作[A];1945—1995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紀念集[C];1995年
6 成大林;;長城與抗日烽火[A];萬里長城暨中國長城學會優(yōu)秀文集[C];2005年
7 黃景海;;秦皇島港開埠溯源初探[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8 易惠莉;;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一段偽造史實的復(fù)原[A];近代中國(第九輯)[C];1999年
9 王夏剛;;《戊戌軍機四章京合譜》補[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四輯)[C];2010年
10 戴學稷;;清末留日熱潮與辛亥革命[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C];198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軍;石門子阻擊戰(zhàn): 徐邦道率部與金州人民 一起抗日的壯舉[N];大連日報;2010年
2 王軍;大連人續(xù)寫的甲午抗日群英譜[N];大連日報;2010年
3 山東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劉曉煥 副研究員 戚,;甲午戰(zhàn)爭研究爭鳴熱點評議[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4 白皋;論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及其教訓[N];寧夏日報;2004年
5 姜長斌;明治維新后的日本軍國主義[N];學習時報;2005年
6 金一南;一支開炮前即被葬送的艦隊[N];學習時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王榮琦;到鞍子山鎮(zhèn)黃柏樹村尋訪李三大人[N];遼寧日報;2007年
8 四川理工學院政法系 劉菊素邋黃宗凱;清代一次流產(chǎn)的襲擊日本本土計劃[N];北京日報;2008年
9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歷史系教授 周錫瑞;從大清帝國到一個世紀的革命[N];南方周末;2011年
10 劉悅斌;從李鴻章與伊藤的一段對話談起[N];學習時報;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毅嘉;美國報界對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報導述評[D];吉林大學;2013年
2 翟文棟;清末民初文學作品中的甲午戰(zhàn)爭[D];浙江大學;2007年
3 蔡明吉;試論甲午戰(zhàn)爭前夕圍繞朝鮮的中日外交交涉[D];延邊大學;2007年
4 張巍;甲午戰(zhàn)前英國調(diào)停過程研究(1894.5—1894.8)[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李琴;晚清海權(quán)觀念的變遷[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賀文君;近代中朝宗藩關(guān)系的終結(jié)及其平等國家關(guān)系的建立[D];延邊大學;2012年
7 丁彩霞;甲午戰(zhàn)前《申報》保朝策略述論(1881-1893年)[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康軍平;晚清將領(lǐng)聶士成評述[D];吉林大學;2008年
9 張慧娟;論清朝對日本圖謀朝鮮的反應(yīng)[D];山東大學;2010年
10 楊柳;面對西方入侵的初期反應(yīng)——簡析一八四零年至一八九五年間的三次改革浪潮[D];外交學院;2001年
,本文編號:24155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41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