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近代“洋貨”消費與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的肇始
[Abstract]:After the Opium War, "foreign goods" poured into China like a tidal current. While "foreign goods" quickly destroyed the traditional self-sufficient economic system of China, the progress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brought by "foreign goods" gradually changed the Chinese society. Through the consumption of "foreign goods", the Chinese have personally experienced the advantages of Western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et foot on the road of pursu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starting with the hope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can get rid of the humili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learning advanced western technology. The Chinese people began to share the fruits of the progress of human material civilization step by step. It is on this level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foreign goods" in modern times triggered the demands of modern Chinese for modernization, starting with the modernization changes of consumption concepts. Gradually sprea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way of life.
【作者單位】: 貴州財經大學;
【分類號】:K25;F129;F7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紅;;論老舍小說中的個人悲劇[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鄭碧強;;城市女性白領整容時尚消費的社會學解讀[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趙飛;;淺析時尚對于工業(yè)設計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徐玉;;社會學視野下的當代大學生時尚消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1期
5 軒紅芹;憂郁:新世紀農裔知識分子的生存特征[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趙世瑜;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設的歷史文化基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王崗;;元明《宮詞》與清《竹枝詞》中北京節(jié)令風俗考略[J];北京社會科學;2006年06期
8 丁芮;;北洋政府時期京師警察廳的婦女救助——以濟良所和婦女習工廠為例[J];北京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9 馮旺舟;吳寧;;時尚的幻象與殖民化——基于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理論[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王蕾;;時尚雜志:文本背后的消費主義[J];編輯學刊;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趙堅;;仿生美學對服裝設計的影響[A];雪蓮杯第10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陳靜;;關于時尚的倫理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徐連明;;時尚雜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領形象研究——以《時尚·COSMO》為個案[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楊向榮;;距離的生成與消解——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的一種解讀[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新迎;;乾嘉時期京官的社交方式[A];北京學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6 賈明;;大眾文化:現(xiàn)代都市的文化主潮——兼論文化與城市的關系[A];都市文化研究(第1輯)——都市文化史:回顧與展望[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桂平;基于現(xiàn)代性理念的嶺南建筑適應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3 黃廬進;轉型時期中國中產階層消費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傅建安;20世紀中國文學都市“巫女”形象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歡;超越資本邏輯與符號邏輯[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史清竹;馬克思貨幣哲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劉偉斌;后現(xiàn)代視覺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劉藝虹;世紀之交都市言情劇的情愛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吳婭丹;空間形塑與日常生活實踐:漢口內城社會生態(tài)及變遷[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小嬌;救贖之道:馬爾庫塞倫理思想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班曉宇;《時尚》雜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劉永利;當下男性服飾的審美轉向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唐靜;“大眾文化”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曉銳;論時尚傳播在大眾文化語境中的嬗變及其特征[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6 王靜怡;當代中國轉型時期大眾服飾審美觀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7 張悟巖;優(yōu)雅的反叛[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8 賀貝;現(xiàn)代生活方式與室內紡織品視覺表現(xiàn)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9 謝蕓潔;研究《昕薇》雜志帶動我國青年服飾風格的流行[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10 張虎;轉型期小城鎮(zhèn)居民就業(yè)結構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青舟;;以新型城市化之手打造嶺南生態(tài)之都品牌[J];城市觀察;2012年06期
2 劉健;;科學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探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3 毛秀珠;論體育文化意識的認同與接軌[J];福建體育科技;1996年01期
4 史鴻雁;;我奉獻 我成長[J];藝境(山西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劉德有;新春話交流[J];中外文化交流;1995年01期
6 李衡梅;“禮儀之邦”話禮儀[J];煙臺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0期
7 邢麗華;淺議素質教育與音樂[J];藝術教育;2005年02期
8 劉琦巖;;三種科學的批判觀[J];金秋科苑;1997年02期
9 方文;;汽車——我們的另一張身份證[J];汽車與安全;2006年02期
10 傅卯田;;隨感卡片(游歷篇)[J];五臺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金立順;;人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7年
2 李燦;;催化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思考[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化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壇”摘要集[C];2012年
3 安玲;;當傳統(tǒng)文化遭遇現(xiàn)代精神[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論叢(第一輯)[C];2011年
4 徐劍;;從西方到東方:世博文化跨越世紀的變遷與轉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5 樓淑琦;;清代“緙絲道袍"工藝特色及修復的介紹[A];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第三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楊靳葆;賈建敏;;基礎教育與民族素質[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會刊[C];1987年
7 楊靳葆;賈建敏;;基礎教育與民族素質[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蔡振興;人類的保護傘——森林[N];北京科技報;2003年
2 張雨;奢侈品是一種美妙的罪[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本文編號:2258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258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