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革命思想起源:一個政治史的解讀
本文選題:孫中山 + 革命思想; 參考:《安徽史學》2014年01期
【摘要】: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他最早認識到?jīng)]有辦法依靠滿洲人領(lǐng)導中國走向現(xiàn)代,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孫中山的偉大,還在于他不僅認識到了這一點,而且機緣巧合讓他始終不渝堅持了十七年,奮斗了十七年,終于通過辛亥革命證明了他的先知先覺。那么,孫中山的革命思想究竟是怎樣發(fā)生的,是不是像過去很多年說的,僅僅是因為他在李鴻章那兒碰壁,沒有進入李鴻章的幕府,沒有進入體制呢?顯然不能這樣功利性地理解。這是對民主革命先行者的褻瀆,是對歷史事實的誤讀。本文從政治史角度解讀為什么是孫中山而不是別人產(chǎn)生驅(qū)逐韃虜、恢復中華革命思想的外部原因,以期尋找孫中山革命思想起源更合理的解釋。
[Abstract]:Sun Zhongshan was the forerunner of China's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he was the first to realize that there was no way to lead China to the modern and realize modernization by Manchurian people. Sun Zhongshan's greatness lies not only in his recognition of it, but also in the fact that coincidence has kept him for seventeen years, fought for seventeen years, and finally proved his foresight through the Revolution of 1911. So, how exactly did Sun Zhongshan's revolutionary ideas happen, as he said over the years, simply because he ran into a wall at Li Hongzhang, did not enter the shogunate of Li Hongzhang, did not enter the system? Obviously, this utilitarian understanding is not possible. This is a blasphemy against the pioneers of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a misreading of historical facts. From the angle of political history,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why Sun Zhongshan, not others, produced the ouster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thought and restore the external caus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thought, in order to find a mor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origin of the Sun Zhongshan revolutionary thought.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類號】:K82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玉華;矛盾·困惑·出路——追尋孫中山宗教觀的發(fā)展足跡[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2 魏瑩;;辛亥時期清政府的暗殺活動述評[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3 陶士和;試論中國留日學生與晚清政局的大變動[J];北方論叢;2003年05期
4 劉興民;;近代中國“革命”話語的生成與轉(zhuǎn)換[J];大家;2012年01期
5 魯法芹;;晚清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傳播的若干問題[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2年01期
6 戚其章;;辛亥百年話“辛亥”——關(guān)于辛亥革命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東岳論叢;2011年09期
7 王蕊;劉平;;孫中山與美洲致公堂關(guān)系新論[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8 陳先初;;辛亥革命的內(nèi)在邏輯[J];湖南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9 馬建紅;;孫中山的法治理想與現(xiàn)實困境[J];法學雜志;2012年01期
10 張瑜;《民報》發(fā)刊詞與孫文的民族主義[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冬松;;山田良政死難考[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韓志遠;;客家與晚清民間結(jié)社[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衛(wèi)莉;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何建國;領(lǐng)袖著作與意識形態(tài):孫中山著作的出版與傳播研究(1919—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魯法芹;《東方雜志》與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傳播[D];山東大學;2011年
6 李錦峰;國民黨治下的國家與工人階級,1924-1949[D];復旦大學;2011年
7 李秀原;民國憲政體制的選擇與變遷[D];吉林大學;2011年
8 王靜;“覺醒的中國”:傳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周建雄;孫中山經(jīng)濟發(fā)展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孫謙;推進中國現(xiàn)代化的動力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聰影;論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的構(gòu)建及價值[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柳楠;從革命黨到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chǎn)黨轉(zhuǎn)型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姜紀壘;民生為本與價值自覺[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4 羅燕;孫中山民主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楊悅;革命與工業(yè)化[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榮昌盛;孫中山毛澤東工業(yè)現(xiàn)代化思想的比較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1年
7 李忠良;孫中山西部開發(fā)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李益順;早期孫中山的個性心理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郭良婧;孫中山心性文明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2004年
10 李志毓;革命、建黨、建國[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敏;;孫中山與太原孫中山紀念館[J];文史月刊;2006年09期
2 吳豪德;;孫中山與洪門致公堂[J];僑園;1997年06期
3 魏明樞;孫中山對葉劍英革命道路的影響[J];世紀橋;2002年01期
4 熊輝;陳發(fā)園;;先父熊秉坤緬懷中山先生[J];團結(jié);2006年04期
5 徐忠友;;辛亥革命元勛張靜江[J];四川統(tǒng)一戰(zhàn)線;2011年10期
6 王汝豐;;孫中山的早期思想及《上李鴻章書》[J];前線;1981年04期
7 周新國,王永;孫中山與澳門[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8 劉明輝;;孫中山與陳嘉庚的淵源[J];政協(xié)天地;2004年01期
9 盧立菊;付啟元;;千秋大業(yè)垂青史 一代高風想布衣——記國民革命先驅(qū)陳少白[J];炎黃縱橫;2006年09期
10 余人;;張靜江:辛亥革命的元勛[J];文化交流;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中村哲夫;簡柏惃;;關(guān)于上海孫中山故居藏書——1993年3月10日在上海中山學社的報告[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2 盛永華;;孫中山與澳門[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王守福;;十載同舟千秋業(yè)——宋慶齡給孫中山當秘書的故事[A];中國當代秘書群星文選[C];1999年
4 滕蘭花;;孫中山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朱玖琳;;襄助孫中山革命的宋耀如[A];近代中國(第八輯)[C];1998年
6 孫遠謀;;祖籍之爭 有悖中山教誨——從現(xiàn)存族譜考孫中山先世資料[A];孫中山與二十一世紀中國——紀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專輯[C];1999年
7 李昭;;孫中山與李濟深[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何明江;趙修;;中山魂——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瑰寶——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A];民革中央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林月秀;;孫中山與革命追隨者蔣夢麟[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10 劉大年;;孫中山——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與民主主義者[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C];198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于剛 陳和平;楊仙逸:“革命空軍之父”[N];中國國防報;2008年
2 陳賢慶;孫中山的衛(wèi)士們[N];中山日報;2007年
3 陳賢慶;勤學好問知曉“通天”[N];中山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何騰江 實習生 陳施雅;父母要在孩子心中種植一棵“文字的樹”[N];中山日報;2008年
5 記者 杜軍玲;《孫中山先生畫冊》發(fā)行儀式在京舉行[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6 張德江;繼承偉人志業(yè) 為建設(sh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奮斗[N];南方日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黎旭升;“靈山秀水蘊英杰”[N];中山日報;2007年
8 林華煊;天下為公官為民仆[N];中山日報;2010年
9 趙錫雄;切身感受偉人在海外的魅力[N];中山日報;2008年
10 曹漉棟;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三十九周年[N];人民日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雪英;宋慶齡思想綱要[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2 徐鋒華;身份、組織與政治[D];復旦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時培霞;邵元沖政治思想及其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章芝;彭翼仲年譜[D];南昌大學;2006年
3 吳紅英;試論盧作孚的近代化思想與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徐春林;辛亥革命前后的羅佩金[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5 白鋼;滕虎忱與華豐機器廠[D];山東大學;2009年
6 李雪晶;馬林與國民黨關(guān)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7 王茜琳;論蔣介石對基督教文化的認識[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江程林;章士釗救國思想研究(1902-1927)[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昱;閻錫山用民思想初探[D];山西大學;2011年
10 田甜;譚平山與中國共產(chǎn)黨[D];天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9247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924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