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60—90年代鴉片、洋布洋紗輸入和相關(guān)國情
本文選題:鴉片輸入 + 洋布洋紗進口 ; 參考:《安徽史學》2014年01期
【摘要】:晚清時期,進口洋貨的兩大宗是鴉片和洋布洋紗。將鴉片輸入和洋布洋紗進口兩個問題一并討論,可給研究洋貨進入中國市場所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鴉片輸入和洋布進口的終端都在居民消費。鴉片合計值和洋布進口值分別使中國經(jīng)濟鏈出現(xiàn)年均35089418關(guān)兩、23537093關(guān)兩的裂縫,相當于產(chǎn)業(yè)投資減少。與實證結(jié)果相關(guān)的國情揭示出開口通商、產(chǎn)業(yè)興衰、關(guān)稅差異、就業(yè)等社會經(jīng)濟問題,以及國際霸權(quán)、國內(nèi)專制、官場腐敗等政治問題。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two major imports of foreign goods were opium and yam. Two problems of opium import and foreign yarn import can be discussed together, which can provid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a series of problems caused by the study of foreign goods entering the Chinese market. Opium imports and foreign cloth import terminals are consumed by residents. The total value of opium and the import value of foreign cloth made China's economic chain appear an annual crack of 35089418, 2353, 7093, which is equivalent to a decrease in industrial investment.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 such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as open trade, industrial prosperity and decline, tariff differences, employment, and political problems such as international hegemony, domestic autocracy, official corruption, and so on.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分類號】:K25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嚴中平;;英國資產(chǎn)階級紡織利益集團與兩次鴉片戰(zhàn)爭史料(上)[J];經(jīng)濟研究;1955年01期
2 嚴中平;;英國資產(chǎn)階級紡織利益集團與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史料(下)[J];經(jīng)濟研究;1955年02期
3 陳勇勤;;就業(yè)與經(jīng)濟私有化[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浩然;;宗教滲透特征分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孫浩然;;宗教滲透特征分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馬陵合;論甲午前借債筑路的開啟及其困境——兼評李鴻章的鐵路外債觀[J];安徽史學;2002年01期
4 程紅;從晚清鐵路爭議看淮系集團的政治運作[J];安徽史學;2004年05期
5 周輝湘;論《萬國公報》對維新變法的輿論影響[J];安徽史學;2005年03期
6 董叢林;吳汝綸醫(yī)藥觀的文化表現(xiàn)及成因簡論[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7 鄭清坡;;“民變”話語考論[J];安徽史學;2007年01期
8 馬勇;;宗藩體制解體與東北亞亂局[J];安徽史學;2008年01期
9 秦熠;;鐵路與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區(qū)社會變遷(1908-1937)[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10 蘇全有;;論清末的省界觀念[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施戍杰;;斯密動力、國家能力與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宋守鵬;;論職業(yè)教育思潮興起的歷史原因[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6)——中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王曉軍;;淺論近代廣西龍州鐵路之籌建[A];蘇元春與壯族邊疆開發(fā)建設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王敦琴;;張謇成敗辯證觀[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胡志宏;;西方漢學邊疆研究的理論取向和價值關(guān)懷[A];中外關(guān)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呂波;;榆林地區(qū)近代基督教的傳播與發(fā)展[A];中外關(guān)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銳智;;試論黃遵憲《日本國志》對中國近代刑法改革的影響[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shù)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8 汪敬虞;;論近代中國的產(chǎn)業(yè)革命精神[A];近代中國(第一輯)[C];1991年
9 馬鴻謨;;近代中國城鄉(xiāng)經(jīng)濟改組初探[A];近代中國(第二輯)[C];1991年
10 鈴木智夫;池步洲;丁日初;;上海機器織布局的創(chuàng)設過程[A];近代中國(第五輯)[C];199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邢巍巍;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縣長職能研究(1928-1937)[D];南開大學;2010年
4 許穎;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程方;清代山東農(nóng)業(yè)發(fā)展與民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7 宋正;中國工業(yè)化歷史經(jīng)驗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王瑛;李鴻章與晚清條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成;晚清詩學的演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huán)境中的文學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娜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云;晚清立憲派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媛媛;近現(xiàn)代中國國家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興龍;20世紀二三十年代湖南植棉業(yè)述論[D];湘潭大學;2010年
5 章平;魏源的法律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6 焦徽;衡陽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學;2010年
7 黃立明;江西留學生與近代地方社會變遷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曾偉;《籌辦萍鄉(xiāng)鐵路公牘》整理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程剛;程德全撫江述論[D];蘇州大學;2010年
10 付中瑋;留日士官生與中國軍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勇勤;分享經(jīng)濟與解決通脹和失業(yè)問題[J];天府新論;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波;;孫中山與香山買辦[J];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2 黃彥;;孫中山早期思想的評價問題[J];學術(shù)研究;1978年02期
3 張瑛;試論孫中山的早期思想和興中會的成立——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4 余承璞;也論孫中山上書李鴻章[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03期
5 戚其章;甲午戰(zhàn)爭與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4年04期
6 傅國涌;;殊途而同歸[J];新世紀周刊;2008年01期
7 劉石吉;試論鄭觀應在中國近代改革思想中的地位[J];嶺南文史;2002年03期
8 王宏斌;孫中山論中國近代毒品問題[J];民國檔案;1993年02期
9 劉圣宜;;鄭觀應:從商戰(zhàn)救國到盛世危言[J];同舟共進;2006年12期
10 伍國;;鄭觀應與近代民族國家觀念[J];嶺南文史;2005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盧方敏;;孫中山整治西江航道宏偉構(gòu)想的創(chuàng)新特點[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王仲山;;淺論孫中山“國際共同發(fā)展中國實業(yè)”戰(zhàn)略思想[A];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3 王成禮;劉傳學;;論孫中山的道德觀[A];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論文集[C];2001年
4 韋澤方;鐘美娟;;孫中山與梧州研究的初步成果述評[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韋杰廷;;論孫中山的社會歷史觀[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6 藤井f三;;孫中山的對日態(tài)度——從對日依靠到對日批判[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7 周鐵農(nóng);;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開幕詞[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8 嚴昌洪;;從梧州到桂林——孫中山革命征途的一個縮影[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9 趙立人;;孫中山三次駐節(jié)梧州[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10 劉曼容;;論1924年孫中山北伐與策應皖奉反直戰(zhàn)爭的關(guān)系[A];“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賢慶;孫中山領(lǐng)導乙未廣州起義[N];中山日報;2008年
2 徐莉;探尋孫中山在北京碧云寺親手救治的古柏[N];中國檔案報;2005年
3 沙寒;孫中山贊美女性語驚四座[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4 陳光中;80年前孫中山先生的最后行程[N];協(xié)商新報;2005年
5 黃流;訪翠亨——孫中山故居[N];四川政協(xié)報;2000年
6 本報記者 曾淑花;科教興國 矢志不移[N];中山日報;2006年
7 吳亞明;臺灣民眾紀念孫中山逝世80周年[N];人民日報;2005年
8 陳賢慶;孫中山遺臟有故事[N];中山日報;2007年
9 陳賢慶;孫中山領(lǐng)導惠州三洲田起義[N];中山日報;2008年
10 苑書義;理想、策略與現(xiàn)實的沖撞[N];光明日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棟;民國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國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2 朱聯(lián)平;晚清、民初及北洋軍閥時期中國政黨監(jiān)督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鄭淑芬;近代中國人治、法治的沖突與嬗變[D];吉林大學;2008年
4 瞿駿;辛亥革命與城市公共空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線文;晚清重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6 尚紅娟;革命黨精英在聯(lián)俄容共后的蛻變[D];復旦大學;2008年
7 汪巧紅;民國時期湖北的新縣制研究(1939-1949年)[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雷家軍;中國近現(xiàn)代革命文化基本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徐中林;南京國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10 張繼才;論中國近代的聯(lián)邦主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慧卿;閩南護法區(qū)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2 柏楊;孫中山人才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3 譚先龍;孫中山的政黨轉(zhuǎn)變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4 孫沂鳳;孫中山黃興軍事思想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5 韓健;圣人視野中的革命[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6 付偉云;孫中山與廣東農(nóng)民運動[D];廣東省社會科學院;2007年
7 盧慶雷;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思潮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D];山東大學;2006年
8 楊君;評北洋天梟徐樹錚[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徐薇;孫中山文化整合思想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9年
10 孫海英;國民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北伐觀的多維透視[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851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85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