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時期李達的婦女解放觀
本文選題:民主革命時期 切入點:李達 出處:《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4年11期
【摘要】: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名哲學家和理論家李達,是一位積極倡導婦女解放運動的社會活動家。在民主革命時期,他深入剖析了婦女受壓迫的社會原因,指出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是戕害婦女的基本原因,"經(jīng)濟失根"是導致婦女受壓迫的直接原因。為此,他提出了通過實現(xiàn)男女平等、變革婚姻制度、經(jīng)濟獨立和禁絕娼妓等一系列探求婦女解放的方法和途徑。
[Abstract]:Li Da, a famous philosopher and theorist,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s an active activist of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During the period of democratic revolution, he deeply analyzed the social reasons of women's oppression,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moral norms of inferiority and superiority of men were the basic causes of harming women, and that "economic loss" was the direct cause of women's oppression.Therefore, he proposed a series of ways and means to seek the emancipation of women through the realization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 reform of the marriage system, economic independence and the prohibition of prostitution.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懷化市洪江區(qū)第一中學;
【基金】: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李達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2010JD29)之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C913.68;K2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廖雅琴;;五四時期李達關(guān)于婦女解放途徑的思想[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答才;方立江;;近三十年來李達研究述評[J];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08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翊;早期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女權(quán)思想[D];南昌大學;2010年
2 高羽;“五四”時期資產(chǎn)階級女子教育觀探究[D];西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葛彬;論五四時期婦女解放思想在廣州的傳播[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小波;再論女性意識與婦女解放[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2 董妙玲;中共領(lǐng)導婦女解放80年的理論與實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3 施依秀;;婦女解放豈是偽命題[J];粵海風;2002年04期
4 鐘雪萍;后婦女解放與自我想像[J];讀書;2005年11期
5 王萬里;;20世紀初廣西共產(chǎn)黨人對婦女解放問題的探討[J];黑龍江史志;2008年19期
6 趙懷娟;沈士培;;啟蒙與自覺:戊戌時期婦女解放思潮的性別觀照[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8年03期
7 王再興;;《紅色娘子軍》:“婦女解放”的文學講述與歷史記憶[J];東南學術(shù);2012年05期
8 韓晶;;《關(guān)于婦女運動的決議》與中共創(chuàng)建時期的婦女解放問題[J];黨史文苑;2013年12期
9 龐葉蘭;;生產(chǎn)勞動——婦女解放的道路[J];中國農(nóng)墾;1959年08期
10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婦女解放》增訂再版[J];讀書;1960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珊珍;;建國以來婦女解放事業(yè)的歷史回顧[A];五十年社會變遷與中國現(xiàn)代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2 王玲玲;;男權(quán)文化·市場經(jīng)濟·婦女解放——對中國婦女解放的歷史反思[A];《文化轉(zhuǎn)型中的婦女與婚姻家庭》全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高小賢;;總序[A];社會性別與發(fā)展在中國:回顧與展望[C];2002年
4 呂靜;;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婦女解放[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5 金沙曼;;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延安的實踐發(fā)展與新的時代內(nèi)涵[A];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全國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6年
6 金沙曼;;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延安的實踐發(fā)展與新的時代內(nèi)涵[A];讓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全國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6年
7 巢小麗;;傳播、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中國化[A];“歷史唯物主義與民族復興之路”全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8 劉玲琪;;小額信貸扶貧模式中婦女參與機制的實踐與思考[A];社會性別與發(fā)展在中國: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9 林星;;福州女性與近代社會變遷[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10 吳琴;;宋慶齡和鄧穎超的情誼及其特點[A];宋慶齡與二十世紀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譚琳;新時期的思考:婦女解放、婦女運動、婦女發(fā)展[N];中國婦女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蔡雙喜;中國特色婦女解放與發(fā)展道路的當下思索[N];中國婦女報;2012年
3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解放理論”課題組 馬焱 執(zhí)筆;改革開放后婦女解放理論回眸[N];中國婦女報;2002年
4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解放理論”課題組馬焱;改革開放后婦女解放理論回眸(下)[N];中國婦女報;2002年
5 記者 郭銘華;“婦女解放百年足跡”作品評選揭曉[N];黑龍江日報;2010年
6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王緋;近代婦女解放先覺們的“大心腸”[N];中國婦女報;2012年
7 ;凝聚力量,,共推婦女解放與發(fā)展[N];中國婦女報;2013年
8 陸鳴;婦女解放歷史探析[N];中國婦女報;2003年
9 吳炫;婦女解放、人的解放與表面問題[N];中華讀書報;2002年
10 黃晴;婦女解放百年回思[N];人民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克霞;革命與變遷[D];山東大學;2007年
2 陳文聯(lián);五四時期婦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羅月嬋;從人口生產(chǎn)視角看婦女解放之路[D];中南大學;2013年
4 陳靜;當代中東婦女發(fā)展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3年
5 那瑛;“離家”與“回家”[D];吉林大學;2008年
6 李丹;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鮑琴;中國近代女子教育與婦女解放[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2 姜立娟;闡釋與建構(gòu):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的中國化[D];浙江大學;2008年
3 鞠紅艷;論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在當代中國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D];遼寧大學;2011年
4 孟憲瑩;《大公報·婦女與家庭》的婦女解放觀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年
5 汪前珍;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的婦女解放[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6 李曉正;建國初甘肅省民勤縣婦女解放狀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年
7 吳彬彬;20世紀初年婦女解放思潮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8 劉淑君;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倫理意蘊[D];蘇州大學;2010年
9 燕楠;五四時期婦女解放思潮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10 王彥蘇;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中國的發(fā)展與實踐[D];南昌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295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72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