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地方書局經費來源考
本文選題:廣雅書局 切入點:浙江書局 出處:《歷史檔案》2014年04期
【摘要】:正19世紀中葉,清政府在各地設立書局,刊刻傳統(tǒng)經典著作,試圖傳播正統(tǒng)的價值觀念,重建清廷的統(tǒng)治權威。咸豐九年(1859年),胡林翼在湖北設立書局,刊刻《讀史兵略》、《弟子箴言》等書,開晚清地方書局之先河。此后,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馬新貽、左宗棠等地方大員在各地紛紛設立書局,如金陵書局、廣雅書局、江西書局、浙江書局、正誼書局等,刊刻因戰(zhàn)亂焚毀的經典書籍。這是他們?yōu)榛謴偷胤矫、復興地方文化事業(yè)的自覺行為,由此傳統(tǒng)文化再次勃興。然而,書局的運行、書籍的刊刻,均需要大量的費用,書局的經費成為地方官員關注的內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Qing government set up bookstores in various places, published traditional classics and tried to spread orthodox values and rebuild the ruling authority of the Qing government.Xianfeng nine years (1859, Hu Linyi set up a book in Hubei, published "read the history of soldiers", "disciple Proverbs" and other books, opened the local bookstor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Since then, Zeng Guofan, Li Hongzhang, Zhang Zhidong, Liu Kunyi, Ma Xinyi, Zhang Zhidong and other major local officials have set up bookstores in various places, such as Jinling Bookstore, Guangya Bookstore, Jiangxi Bookstore, Zhejiang Bookstore, Zhengyi Bookstore, and so on.Publish classic books burned down by war.This is their conscious act of reviving local culture and reviving local culture.However, the operation of bookstores and the printing of books require a great deal of money, and the funds of the bookstores have become the concern of local officials.
【作者單位】: 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社科部;
【基金】: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研究結果,項目編號:KYQD13013
【分類號】:K252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顯成;李鴻章督直期間的抗災救災實踐及其教訓[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2 黎俊祥;晚清新政的困境——以官制改革為中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3 江立新;洋務運動與晚清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4 陳勇勤;晚清知識分子褒貶荀子的背后[J];安徽史學;2005年04期
5 賀金林;清末僧教育會與寺院興學的興起[J];安徽史學;2005年06期
6 吳寶曉;;19世紀的地方政府與荒政——兼論李鴻章在直隸的賑災活動[J];安徽史學;2007年06期
7 李忠萍;;清末新政時期袁世凱人才思想探析[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8 陳兆肆;;清代法律:實踐超越表達——以衙役群體運作班房為視角[J];安徽史學;2008年04期
9 蘇全有;;論清末的省界觀念[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10 劉偉;;同光年間州縣官選任制度的嬗變[J];安徽史學;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施戍杰;;斯密動力、國家能力與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周其厚;劉亞民;;洋務派與中國近代礦業(yè)的興起[A];地質學史論叢(3)[C];1995年
3 鐘文典;;近代龍州四題[A];陸榮廷與龍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國平;;略談江蘇現(xiàn)代化啟動的“非制度化推動”[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逄增玉;蘇奎;;城鄉(xiāng)文明對立下的“城市外來者”形象[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魏永理;司俊;;中國近代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經濟發(fā)展述略[A];近代中國(第五輯)[C];1995年
7 易惠莉;;近代企業(yè)制度和企業(yè)家精神建立之困境——以招商局并購旗昌輪船公司為個案考察[A];近代中國(第二十輯)[C];2010年
8 鄧孔昭;;臺灣建省與福建協(xié)餉[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汪炳明;;是“放墾蒙地”還是“移民實邊”[A];蒙古史研究(第三輯)[C];1989年
10 趙云田;;清至民國管理蒙古事務機構的演變[A];蒙古史研究(第六輯)[C];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王紅梅;商會與中國法制近代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梁辰;銅元問題研究(1900-1935)[D];南開大學;2010年
5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東漸及其在廣州的實踐[D];暨南大學;2010年
6 宋正;中國工業(yè)化歷史經驗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7 趙海霞;清代新疆民族關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黃曉通;近代東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學;2011年
9 楊文海;壬戌學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汪鯨;新加坡華人族群的生活世界與認同體系(1819-1912)[D];暨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玲玲;漠河金礦官督商辦經營研究(1888-1900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何媛媛;京漢鐵路早期經營研究(1895-1912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云;晚清立憲派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維根;《中國新報》的憲政思想宣傳[D];湘潭大學;2010年
5 付中瑋;留日士官生與中國軍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許曉斌;工業(yè)遺產與地方社會變遷[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耿直;早期美國華工的命運(1865—1894年)[D];山東大學;2010年
8 雷瑤;庚辛議和中的大吏因應(1900.7-1901.9)[D];東華大學;2011年
9 陳長江;甲午戰(zhàn)后至戊戌維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本森;急進與保守·劇變與不變[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淑瓊;;朱一新《無邪堂答問》之成書及其版本流傳[J];肇慶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2 張宗友;;試論晚清官書局的創(chuàng)立[J];文獻;1999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載百年崢嶸 藏千年文明[N];中國文化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徐瓊;廣雅書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7284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72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