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妖檔”到“婦女之光”—近代社會變遷下的普余社女彈詞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普余社 女藝人 男女拼檔 出處:《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蘇州評彈是一門古老而優(yōu)美的說唱藝術(shù)。近代以來,蘇州評彈以其雅俗共賞的文化內(nèi)涵,深深浸潤在江南社會中,成為江南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國初年,在婦女解放思潮的影響下,職業(yè)女彈詞群體逐漸形成,打破了評彈演藝市場中男性占主導地位的性別格局,由男女拼檔引發(fā)的說書糾紛在當時的社會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20世紀三十年代,女藝人為了打破光裕社男藝人對于說書業(yè)的壟斷,成立了行業(yè)組織普余社。女藝人為求生存,在一些男藝人的推動下,以男女職業(yè)平等為由與光裕社展開斗爭,并最終尋求到了職業(yè)平等的權(quán)利。隨著上海淪為“孤島”,租界內(nèi)娛樂業(yè)文化的繁盛和大眾的消費需求使得普余社迎來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女藝人們在融入大眾文化的過程中,她們的社會參與、情感掙扎乃至命運的沉浮,使她們成為大眾娛樂關(guān)注的焦點,她們對自我身份的定位以及外界對她們的形象塑造也折射出這一時期江南社會的歷史文化變遷。新中國成立后,新政權(quán)有意塑造“新女性”的社會形象,而從普余社走出的女藝人也在新社會中努力尋求新的自我身份認同,她們中的一些人成為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的進步女性。在從個人走向集體的過程中,過多的政治身份的塑造使她們在普余社時期最感性、最生動的一面被抹去了,這也導致了此后一段時間內(nèi),評彈藝術(shù)表演中女性特質(zhì)的缺失。
[Abstract]:Suzhou Pingtan is an ancient and beautiful rap art. Since modern times, Suzhou has deeply infiltrated the Jiangnan society with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mmon appreciation.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end of women's liberation, the group of professional female tongues gradually formed, which broke the male dominant gender pattern in the market. In 30s, in order to break the monopoly of the book industry of Guangyu Society, female artists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i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Set up a trade organization Puyu Society. Female artists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promotion of some male artists, on the grounds of male and female career equality and Kwong Yu Society struggle. And finally sought the right to professional equality. As Shanghai became an "isolated island." The flourishing entertainment culture in the concession and the popular consumer demand make Puyu Society ushered in a golden period of development. Female artist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with popular culture, their social participation. The emotional struggle and even the ups and downs of fate make them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entertainment. Their self-identity and the image of the outside world also reflect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nges of the Jiangnan society in this period.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new regime intends to shape the social image of "new women". The female artists out of Puyu Society also strive to seek new self-identity in the new society. Some of them become progressive women wh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from individual to collective. The creation of too much political identity erased the most sensual and vivid aspect of the Puyu Society period, which led to the lack of femal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ushan Art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reafter.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K2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文瑜;;春風又綠光裕社[J];蘇州雜志;2002年01期
2 ;保護女藝人和她們的孩子[J];戲劇報;1956年09期
3 王興昀;;接納與排斥——淺析近代社會對戲曲女藝人的矛盾態(tài)度[J];戲劇文學;2014年07期
4 曾小亮;;北京女藝人生活報告[J];健康人;2001年06期
5 佚名;;迷倒民國五位總統(tǒng)的美女藝人[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4年04期
6 季劍;楊瑜;;金慧秀黑幫情婦[J];都市生活;2008年02期
7 蘇春敏;蘇州評彈盛衰現(xiàn)象的思考[J];藝術(shù)交流;2002年01期
8 周良;論蘇州評彈的敘事方式[J];浙江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9 張明;;新的世紀里蘇州評彈的生存和發(fā)展[J];才智;2008年01期
10 張力;;蘇州評彈的歷史沿革與發(fā)展[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潘訊;;凌煙閣上第一人 江浙滬評彈工作領(lǐng)導小組副組長蘇州評彈研究專家周良訪談[A];中國演員(2011年第5期總第23期)[C];2011年
2 潘訊;;周良對蘇州評彈史料研究[A];中國演員(2012年第3期總第27期)[C];2012年
3 秦燕春;;“文化遺產(chǎn)”對當下精神生活的啟示意義——以“蘇州評彈”為中心[A];文化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瑞春;蘇州評彈機制一改現(xiàn)生機[N];解放軍報;2000年
2 ;香港:某媒體偷拍女藝人更衣,各界譴責[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3 本報記者 嵇元;不是蘇州人的蘇州評彈專家[N];新華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張裕;蘇州評彈面臨尷尬境地[N];文匯報;2007年
5 本報駐蘇記者 朱金龍;延續(xù)生命力關(guān)鍵在創(chuàng)新[N];文匯報;2007年
6 記者 吳秋華;蘇州評彈學校新校奠基[N];蘇州日報;2008年
7 記者 呂繼東;蘇州評彈保護單位將增至三家[N];蘇州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劉茜;蘇州評彈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N];中國文化報;2009年
9 記者 陶冠群;50萬民資助力蘇州評彈[N];蘇州日報;2010年
10 記者 梅蕾;蘇州評彈學校新校啟用[N];蘇州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琛瑜;晚清以來蘇州評彈與蘇州社會[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秦箬茜;從“妖檔”到“婦女之光”—近代社會變遷下的普余社女彈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
2 王興昀;報刊媒體對京劇女藝人的呈現(xiàn)[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竟;再論蘇州評彈的“表”[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4 趙穎胤;蘇州評彈的興衰分析[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9年
5 朱夢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播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6 嚴雯婷;蘇州評彈“麗調(diào)”唱腔音樂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7 韓瑞;上海市閔行區(qū)書場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陳潔;蘇州評彈藝術(shù)生存狀態(tài)初探[D];南京藝術(shù)學院;2006年
9 夏潔;蘇州評彈“表”的本質(zhì)與分類[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4855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48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