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道制在唐代的演變
本文關(guān)鍵詞:淺論道制在唐代的演變
【摘要】: 唐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國土面積廣大,人口眾多,經(jīng)濟發(fā)達。如此一個龐大的帝國,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管理地方行政是至關(guān)重要的。本文以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唐代的道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以及在各個時期的性質(zhì)、職能的論述,揭示了其由虛一級行政體制變?yōu)閷嵰患壭姓w制的事實。展現(xiàn)了唐代在地方行政體制上的探索和實踐,既是為了達到了解唐代行政制度史的目的,也是為了達到對當今地方行政體制度的借鑒作用。 本文共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簡要介紹了唐代以前的道,通過對各個朝代道的使用、沿革、變化的敘述,使讀者對唐代以前的道的歷史沿革有個初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唐代道制產(chǎn)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分析了唐代軍事上的道的演變。唐代軍事上的道大體經(jīng)歷了防御型制、行臺省制、都督府制、節(jié)度使制幾個階段。 第三部分分析了唐代監(jiān)察上的道的演變。唐代監(jiān)察上的道的演變經(jīng)歷了傳統(tǒng)巡察制、貞觀十道制、十道分巡制、二十四都督府制、開元十五道制。 第四部分重點論述了唐代道制功能上的變化。監(jiān)察上的道逐步向行政上的道轉(zhuǎn)化,并且軍事上的道又與行政上的道合一。此時,道由虛一級行政體制過渡到了實一級行政體制。 第五部分分析了唐代道的演變的意義,并對其進行評價,以求對唐代政治制度史加強理解,同時,以求對今天地方行政體制改革起到借鑒作用。
【關(guān)鍵詞】:唐代 道制 演變 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242;D691
【目錄】:
- 內(nèi)容提要5-6
- ABSTRACT6-9
- 前言9-10
- 一 唐代道制的溯源10-12
- 二 唐代軍事上的道12-18
- (一) 防御型制12-13
- (二) 行臺省制13-14
- (三) 都督府制14-15
- (四) 節(jié)度使制15-18
- 三 唐代監(jiān)察上的道18-22
- (一) 傳統(tǒng)巡察制18
- (二) 貞觀十道制18-19
- (三) 分道巡察制19-20
- (四) 二十四都督府制20-21
- (五) 開元十五道制21-22
- 四 唐代道制功能的變化22-28
- (一) 監(jiān)察制向行政制轉(zhuǎn)化22-25
- (二) 軍事制與行政制合一25-28
- (三) 道的行政職能28
- 五 唐代道制的的意義及評價28-31
- 結(jié)語31-32
- 參考書目32-35
- 后記3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華騰;各省都督府代表聯(lián)合會述論[J];殷都學刊;1993年03期
2 郭聲波;“岷江西山九州”考──唐貞觀十三年政區(qū)考辨(五)[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8年02期
3 劉巖;舊中國最大的官僚私邸——閻錫山舊居[J];中國地產(chǎn)市場;2005年09期
4 杜文玉;論隋唐時期的行臺省[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1993年02期
5 荊德新;論云南軍都督府[J];云南社會科學;1992年04期
6 艾沖;唐前期東突厥羈縻都督府的置廢與因革[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年02期
7 樊文禮;唐貞觀四年設置突厥羈縻府州考述[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4年03期
8 李方;試論唐西州都督府與西州政府的關(guān)系[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2年02期
9 薛宗正;唐四鎮(zhèn)都督府的建置[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2年03期
10 廖大偉;各省都督府代表聯(lián)合會述論[J];史林;199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育民;;辛亥革命時期的“江蘇統(tǒng)一”——兼論辛亥革命時期的蘇滬行政關(guān)系[A];近代中國(第十二輯)[C];2002年
2 譚其驤;;郭著《李白與杜甫》地理正誤[A];李白學刊(第二輯)[C];1989年
3 李可;;論云南護國軍政府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A];2005:歷史的輝煌——紀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護國運動90周年[C];2005年
4 王仲犖;;敦煌石室出《沙州都督府圖經(jīng)》殘卷考釋[A];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5 王長啟;高曼;;西安出土唐代金銀鋌[A];西安錢幣學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C];2004年
6 馬馳;;李光弼生父生母考[A];唐史論叢(第六輯)[C];1995年
7 樊文禮;;唐代羈縻府州的類別劃分及其與藩屬國的區(qū)別[A];唐史論叢(第八輯)[C];2006年
8 王雄;;明朝的蒙古族世家[A];蒙古史研究(第七輯)[C];2003年
9 劉安志;;唐代龜茲白寺城初考[A];龜茲學研究(第一輯)[C];2006年
10 李必忠;;安西四鎮(zhèn)考辨[A];唐史研究會論文集[C];198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先林;“七族共和”:云南軍都督府對“五族共和”的豐富與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11年
2 劉瑞;唐“褒州都督府之印”、“硤州之印”封泥考[N];中國文物報;2004年
3 蓋曉冬;四川都督府證章[N];中國商報;2007年
4 禾言;“都督府”里的張賢亮[N];中國財經(jīng)報;2003年
5 王樹連;隋唐疆域的拓展[N];中國測繪報;2006年
6 黃葉沱;五百年古街——東坂后街(下)[N];閩南日報;2008年
7 藺茂奎;唐朝在塔城區(qū)境的建置[N];塔城日報;2010年
8 吳浩軍;評《修編金塔方志》[N];酒泉日報;2006年
9 湖北日報記者 張云寬 實習生 楊夏;把首義品牌擦得更亮[N];湖北日報;2005年
10 崔若林;多少樓臺煙雨中[N];九江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卿;唐代營州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楊清華;金朝行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王青松;南宋軍事領(lǐng)導體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世麗;安北單于都護府與唐代北部邊疆民族問題研究[D];云南大學;2002年
5 吳蘊慧;《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嶀釋,
本文編號:8755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87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