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巴縣里甲分布情況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7-05-03 09:08
本文關鍵詞:清代巴縣里甲分布情況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地方行政制度是歷史政區(qū)地理研究的重要內容,清代縣級以下政權組織形式和社會管理方式多種多樣,包含里甲制度在內的地方管理制度成為近年來政區(qū)地理研究的一個熱點。在以往的研究中,學界是討論研究里甲的組織形式、應役方式、人員選拔等情況,鮮少涉及里甲中記錄的地理信息研究。本文主要以清乾隆二十四年以后的巴縣為研究對象,簡要介紹了巴縣里甲制度重建的社會背景和組織形式,再通過對相關地方志、鄉(xiāng)土志的考證,采用以點連線的方法,先大致勾勒出清代巴縣的地理范圍。然后根據(jù)清代縣志、檔案及家譜史料的記載,對《四川省巴縣地名錄》中記載地名及現(xiàn)存地名加以考證,將史料中有關里甲的地名記錄加以復原,并通過地圖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其復原范圍為清代巴縣析江北廳和璧山縣后所剩余的地域,包含仁里下四甲,祥里下三甲,及節(jié)里、廉里、忠里、孝里、慈里、直里、智里、正里各十甲,共十里七十七個甲,并最終得到清代巴縣各里甲的地理分布情況。從復原的地圖看,里甲的劃分同樣遵循了行政區(qū)劃中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錯的兩大原則。另外在對于地名梳理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巴縣里甲在清代發(fā)生了職能蛻變,開始具備了地緣性,并成為固定的縣級以下行政區(qū)劃,這一點區(qū)別與里甲制度最初的組織形式。無論是從地方志的記載,還是從原始的巴縣衙門檔案資料記錄,都不難看出巴縣里甲制度并未隨著保甲制度的產生而消亡。保甲制度是清代在基層政權中,為了安撫留移民恢復生產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學界多認為隨著保甲制度的確立,里甲制度多以無用,并最終為保甲所代替。但這一現(xiàn)象,在清代的巴縣卻沒有明顯的體現(xiàn),首先檔案中存在大量對于巴縣里甲長的記載,內容涉及治安管理、地方政務、社會教化等方面,這說明在里甲制度非但沒有被代替,而且在基層事務的日常管理中還發(fā)揮著很重要的作用。雖然保甲制度在巴縣的建立是不爭的事實,但此間里甲長的存在和其里長分管保正的等級劃分,都可以看出清代巴縣里甲運作方式有別于其他地區(qū),不應用保甲制度代替里甲制度的觀點一概論之。其次,里甲組織蛻變成為具備地緣性特征的行政區(qū)劃形式,河流、山脈、堰塘、關隘等均以里甲進行方位記錄,可見其應為縣級以下相當于鄉(xiāng)鎮(zhèn)的存在。巴縣的里甲制度正是因為其地緣性的特征得以長期存留,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里甲制度因按戶口編排無固定地界而造成的尷尬局面。
【關鍵詞】:清代 巴縣 里甲 復原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K249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緒論9-15
- 一、選題意義及實用價值9
- 二、國內外相關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9-14
- (一) 明清里甲制度的差異10
- (二) 清代里甲制度的演變源流及職能作用10-13
- (三) 關于縣級以下行政區(qū)域界線的研究現(xiàn)狀13-14
- 三、重難點及創(chuàng)新14
- 四、時間和空間界定14-15
- 第一章 清代巴縣里甲制度重建15-20
- 一、明末里甲制度的廢弛15-16
- 二、清初巴縣里甲制度的重建16-20
- (一) 清代巴縣的社會情況16-18
- (二) 里甲制度的重建18-20
- 第二章 清代巴縣縣界復原20-42
- 一、巴縣建置沿革與政區(qū)變遷20-22
- (一) 巴縣建置沿革20
- (二) 清代巴縣政區(qū)變遷20-22
- 二、清代巴縣縣界的復原22-42
- (一) 巴縣與江北廳交界22-23
- (二) 巴縣與長壽縣交界23-27
- (三) 巴縣與涪州交界27-29
- (四) 巴縣與南川縣交界29-32
- (五) 巴縣與綦江縣交界32-34
- (六) 巴縣與江津縣交界34-37
- (七) 巴縣與璧山縣交界37-41
- (八) 小結41-42
- 第三章 巴縣里甲空間分布復原42-124
- 一、仁里各甲地名49-55
- 二、節(jié)里各甲地名55-63
- 三、廉里各甲地名63-72
- 四、忠里各甲地名72-84
- 五、孝里各甲地名84-92
- 六、慈里各甲地名92-98
- 七、直里各甲地名98-106
- 八、智里各甲地名106-114
- 九、正里各甲地名114-120
- 十、祥里各甲地名120-124
- 第四章 清代巴縣里甲分布與職能演變124-133
- 一、巴縣里甲的地理空間124-129
- (一) 里甲的行政區(qū)劃特征124-127
- (二) 里甲幅員與邊界127-129
- 二、里甲組織的職能129-131
- (一) 家譜中的里甲職能介紹129
- (二) 檔案文獻中對里甲職能的記載129-131
- 三、結語131-133
- 參考文獻133-139
- 附錄139-149
- 后記1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懷印;晚清及民國時期華北村莊中的鄉(xiāng)地制——以河北獲鹿縣為例[J];歷史研究;2001年06期
2 李映發(fā);清代州縣下社會基層組織考察[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3 梁勇;;清代中期的團練與鄉(xiāng)村社會——以巴縣為例[J];中國農史;2010年01期
4 魏光奇;清代直隸的里社與鄉(xiāng)地[J];中國史研究;2000年01期
5 孫海泉;論清代從里甲到保甲的演變[J];中國史研究;1994年02期
本文關鍵詞:清代巴縣里甲分布情況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2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34270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
熱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