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的思想取向:“君子之行,唯道是從”——“重寫中國思想史”研究系列之一
發(fā)布時間:2021-05-22 03:23
《國語》為研究周代思想史的特征提供了生動的依據(jù)。一方面,周人肯定神靈的存在,主張"民神異業(yè)","絕地天通",重新恢復(fù)"神"的權(quán)威和神職人員的神圣性;另一方面,周人又將"人"提高到了與"神"同等的地位,要求"事神保民",達到"民神無怨",并將決定神意的根本歸結(jié)到民意、道德上,提出"道而得神,是謂逢福""君子之行,唯道是從",倡導(dǎo)節(jié)儉利民的君德,體現(xiàn)出尚賢、尚信、諫失德、誅無道的人道取向。
【文章來源】:湖北社會科學. 2019,(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是“民神同位”、天地相通,還是“民神異業(yè)”“天地不通”?
二、“道而得神,是謂逢福;淫而得神,是謂貪禍”
三、“君子之行,進退周旋,唯道是從”
四、君德以利民為本
五、舉賢、讓賢與尚信
六、良臣的職責與革命的權(quán)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尚書》“民主”學說新探[J]. 祁志祥.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2]“亂世之文,有英偉氣”:《戰(zhàn)國策》人文思想研究[J]. 祁志祥. 湖北社會科學. 2018(11)
本文編號:3200883
【文章來源】:湖北社會科學. 2019,(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是“民神同位”、天地相通,還是“民神異業(yè)”“天地不通”?
二、“道而得神,是謂逢福;淫而得神,是謂貪禍”
三、“君子之行,進退周旋,唯道是從”
四、君德以利民為本
五、舉賢、讓賢與尚信
六、良臣的職責與革命的權(quán)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尚書》“民主”學說新探[J]. 祁志祥.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2]“亂世之文,有英偉氣”:《戰(zhàn)國策》人文思想研究[J]. 祁志祥. 湖北社會科學. 2018(11)
本文編號:32008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320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