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廣東地區(qū)慈善組織普濟堂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1 02:13
本文關鍵詞:清代廣東地區(qū)慈善組織普濟堂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普濟堂”中的普濟二字,寓意著佛家“普”渡眾生、“濟”世救民。普濟堂最早在明代時由民間人士捐建而成,入清后,因為政府的倡導開始在全國得到普及。作為救助鰥寡孤獨的慈善組織,普濟堂對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產生了積極作用。清朝,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和社會沖突加劇,這反而促進了社會傳統(tǒng)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許多慈善組織開始出現,開展了一系列的救濟活動和社會服務。普濟堂作為清代眾多慈善組織之一,它的救助孤貧的本質及其運營模式為我們系統(tǒng)考察傳統(tǒng)社會慈善問題提供了較好的范例。梳理清代廣東慈善組織尤其是普濟堂走過的路,不僅可以總結出國家力量對民間社會組織的干預與影響;還可以看到時代趨勢對傳統(tǒng)事業(yè)的沖擊。如此,研究普濟堂亦不失為管窺清代中國社會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個豹斑。
【關鍵詞】:清代 廣東 慈善組織 普濟堂
【學位授予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632.9;K24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緒論7-16
- 一 問題的提出7-8
- 二 研究現狀評述8-14
- 三 研究思路與資料來源14-16
- 第一章 普濟堂的歷史淵源16-27
- 一 中國古代慈善組織的發(fā)展歷程16-19
- 二 養(yǎng)濟院的建置及組織管理19-25
- 三 養(yǎng)濟院的救濟效果和衰敗25-27
- 第二章 廣東普濟堂的興起與建置情況27-42
- 一 普濟堂的興起27-28
- 二 各地普濟堂的建置28-31
- 三 普濟堂經費來源31-42
- 第三章 普濟堂的運作實態(tài)42-54
- 一 京師普濟堂42-44
- 二 廣東地區(qū)普濟堂的經營運作實態(tài)44-49
- 三 管理模式和救濟效果49-52
- 四 “國家”與“社會”在普濟堂中的體現52-54
- 第四章 清代后期廣東慈善組織的多元化54-63
- 一 各類善會善堂的創(chuàng)立54-57
- 二 基督教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57-63
- 結語63-65
- 參考文獻65-71
- 致謝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梁勇;周興艷;;移民、善堂與地方權力結構——以清代巴縣至善堂為例[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2 吳海波;清代國家生息資本——鹽業(yè)帑本考[J];晉陽學刊;2005年02期
3 劉永剛;;論清代陜甘地區(qū)的慈善機構及其運作[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宗志;[N];中國社會報;2007年
本文關鍵詞:清代廣東地區(qū)慈善組織普濟堂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80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980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
熱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