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孔融取死之謎
[Abstract]:Kong Rong had a distinct personality, and was finally killed by Cao, academic circles mostly attributed to Ca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since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ectuals' behavior. On this basis, it makes a detailed combing of Kong Rong's actions in his life, and makes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causes of his death.
【作者單位】: 宜賓學院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
【分類號】:K23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杰;;曹操緣何處死名士孔融[J];中外文摘;2010年07期
2 佚名;;孔融之死[J];文史月刊;2011年05期
3 羅杰;;曹操為何處死孔融全家[J];半月選讀;2010年05期
4 羅杰;;愛才的曹操為何一定要除掉名士孔融[J];記者觀察(上半月);2010年10期
5 鄧艾;;沽名[J];廈門航空;2011年02期
6 胡宏文;;書生氣害死孔融[J];文史博覽;2011年06期
7 趙劍敏;孔融與曹操的士人意識及其沖突[J];學術月刊;2002年02期
8 魏風華;;孔融之死乃性格悲劇[J];幸福(悅讀);2008年09期
9 ;第二十八集 借刀殺人[J];政協(xié)天地;2006年12期
10 韓國良;;孔融之死——兼論孔融的儒教觀[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欣;;評曹操的“唯才是舉”政策[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4年
2 鄧中堂;崔振海;;從鄴都的營建看曹操的革新意識[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輯)——南越國遺跡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永平;;陸機入洛之遭遇及其死因考析——兼論西晉時期南北士人間的沖突[A];南京區(qū)域文化與旅游產(chǎn)業(y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韓寧平;;羊祜:儒玄兼修的政治家[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昌志;;李白藁葬、殯葬、改葬始末新說[A];中國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6 朱玲玲;;曹魏鄴城及其歷史地位[A];中國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五、六屆年會論文集[C];1987年
7 薛瑞澤;;漢魏之際彭城的戰(zhàn)略地位[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七輯)——中國古都學會2000年學術年會暨中華古都徐州歷史文化資源開發(fā)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8 暍尾史郎;;曹魏政權與山越[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9 牛潤珍;;魏晉北朝鄴城初探[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4年
10 鄒云濤;;試論三國時期南北均勢的形成及其破壞[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鳴;孔融之死[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2 盛巽昌;看黎東方如何講三國[N];中華讀書報;2007年
3 木子;曹操的理財治國思想[N];財會信報;2008年
4 顧農(nóng) 揚州大學文學院;曹操的遺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楊天敬;說不盡的曹操[N];中華讀書報;2010年
6 馬執(zhí)斌;曹操的教育思想[N];中華讀書報;2010年
7 任國征;曹操諸子名單的學科啟示[N];社會科學報;2011年
8 謝祥濤;讀曹操的《求言令》[N];中國審計報;2004年
9 危兆蓋;“歷史”的和“藝術”的曹操[N];光明日報;2003年
10 劉心長;曹操墓究竟在哪里[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瓊英;魏晉南朝寒人仕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2 徐俊祥;建安學術史研究[D];揚州大學;2004年
3 祝捷;曹魏之政治格局、士人社會與思想對話[D];南開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寧;略論漢末獻帝政權[D];鄭州大學;2011年
2 張婷;曹操魅力型權威的形成及其合法性基礎[D];燕山大學;2010年
3 張弓;《三國志》曹操史料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燕敏;曹操形象的演變及其倫理意義[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5 呂昕;論曹操的兵學成就[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文泰;湯顯祖仕宦及死因考辨[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7 陳紹唐;《三國志》關鍵人物評價辨疑[D];蘭州大學;2007年
8 劉勇;曹操智囊團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9 凌云峰;正統(tǒng)觀念與曹操形象的變化[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王建明;曹魏兩大政治集團論析[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735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27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