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秦漢郡縣長官任免升遷屬吏權(quán)的變化
本文選題:秦漢 切入點:郡縣長官 出處:《浙江學刊》2014年03期
【摘要】:受中央與地方、豪族關系影響,秦漢四百年間朝廷不斷調(diào)整郡縣長官任免升遷屬吏之權(quán)?たh長官任免升遷屬吏權(quán)的變化雖是制度史問題,但與當時的社會變遷、政治波動有極密切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央與豪族關系、國家地方政策變化的晴雨表。
[Abstract]:Influenc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hau clan, during the four hundred year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court constantly adjusted the power of appointment and removal of prefectural and county governors as officials. Although the change of appointment and removal of prefectural and county governors was a matter of institutional history, it was a matter of social change at that time. Political fluctu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me extent, is the barometer of the change of national and local policies.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232;D6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李迎春;;漢代的“故吏”[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年09期
2 孫鴻燕;;秦漢時期郡縣屬吏辟除問題研究[J];秦漢研究;2007年00期
3 廖伯源;漢初縣吏之秩階及其任命——張家山漢簡研究之一[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3年03期
4 朱紹侯;西漢的功勞 閥閱制度[J];史學月刊;1984年03期
5 胡平生;;居延漢簡中的“功”與“勞”[J];文物;1995年04期
6 蔣非非北京大學歷史系;漢代功次制度初探[J];中國史研究;199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晉賢;從巫祝用“土”到以“土”為藥論——兼論馬王堆醫(yī)書巫祝用土[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2 劉信芳;;古文字歧讀釋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3 張振謙;;齊系陶文考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4 卜憲群;;從曹操入仕看漢末孝廉察舉之變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5 劉曉滿;卜憲群;;秦漢行政中的效率規(guī)定與問責[J];安徽史學;2012年02期
6 陳晶;;對秦簡中貲甲盾繳納形式的再認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7 魏麗;;略論魏晉侍中[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8 劉莉;;論《包山楚簡》133號簡文“誥”字的改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張云華;;東漢皇宮宿衛(wèi)軍士組織管理述論[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10 閻步克;;樂府詩《陌上!分械摹笆咕迸c“五馬”——兼論兩漢南北朝車駕等級制的若干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洪伯;;秦漢“稗官”考 秦漢基層機構(gòu)的組織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郡守為廷”——秦漢時期的司法體系[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薛夢瀟;;東漢“行春”考[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4 丁媛;張如青;湯曉龍;;論出土簡帛文獻中的病因思想[A];中國慶陽2011岐黃文化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史文獻分會學術(shù)會論文集[C];2011年
5 姚宏杰;;漢代博士選試制度考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楊志賢;;戰(zhàn)國秦漢出土簡帛的詞典學價值[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曹旅寧;;南越國宮署遺址所出法律簡牘初探[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輯)——南越國遺跡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韓升;;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五輯)[C];2008年
9 周國林;;西晉“兩類郡縣農(nóng)民”說榷議[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二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6年
10 張如青;丁媛;;出土簡帛涉醫(yī)文獻概述[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七屆醫(yī)古文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馮世明;公元前3世紀—公元4世紀匈奴國家形態(tài)的演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jīng)》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鄖在廷;西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飛;3-6世紀中國北方地區(qū)的疫病與社會[D];吉林大學;2011年
7 趙久湘;秦漢簡牘法律用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夏利N
本文編號:16884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68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