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安徽城邑的起源與發(fā)展
本文選題:先秦 切入點:安徽 出處:《安徽史學》2014年05期
【摘要】:原始時期安徽南北方聚落出現(xiàn)早晚有別、分布不均;聚落選址因地制宜,規(guī)劃布局合理;類型豐富、規(guī)模有別;并開始出現(xiàn)了區(qū)域性政治宗教據(jù)點。夏商周時期安徽城邑分布和選址延續(xù)了原始時期的特點,但城址數(shù)量相對較少;西周城址開始在局部出現(xiàn),春秋后期開始進入一個筑城高峰期,并出現(xiàn)了功能上的區(qū)分。安徽先秦城邑發(fā)展的特征可分為歷時性與階段性兩類。
[Abstract]:In the primitive period, the settlement in the south and north of Anhui appeared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the distribution was uneven, the settlement location was adapted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the planning and layout was reasonable, the type was rich, and the scale was different. During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he distribution and location of Anhui cities continu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mitive period, but the number of the cities was relatively small; the sites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began to appear locally.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began to enter a peak period of building a city, and there appeared a functional distin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pre-Qin ci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diachronic and phased.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878.3;K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黃盛璋;;再論鄂君啟節(jié)交通路線復原與地理問題[J];安徽史學;1988年02期
2 張南;張宏明;;安徽漢代城市功能初探[J];安徽史學;1991年04期
3 唐曉峰;于希賢;尹鈞科;高松凡;;蕪湖的聚落起源、城市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的探討[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4 吳興漢;;楚金幣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06期
5 張南,張宏明;安徽漢代城市的分布與建設[J];學術界;199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南;張宏明;;安徽漢代城市功能初探[J];安徽史學;1991年04期
2 吳興漢;;壽縣蔡侯墓出土貝幣研究[J];安徽錢幣;2009年01期
3 陳春保;;地緣共生族群與楚地文明[J];武陵學刊;2010年03期
4 金家年;;關于丹陽湖名源問題的探討——兼與杭宏秋同志商榷[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5 王福昌;秦漢時期江南的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自然環(huán)境[J];古今農(nóng)業(yè);1999年04期
6 馮文勇;王乃昂;何彤慧;;鄂爾多斯地區(qū)歷史城市等級體系研究[J];城市規(guī)劃;2014年08期
7 陳曉鳴,陳涓;秦漢江南城市問題述略[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8 黃愛梅;;秦漢江南地區(qū)城市發(fā)展的階段與特征[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9 賀剛;;湘西先秦行政建置研究[J];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12年00期
10 李芳;;從出土文獻看楚國的商業(yè)[J];前沿;2011年2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升元;兩漢六安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健康;試論東周時期的關和關市[D];蘇州大學;2011年
3 陳博;兩漢京畿地區(qū)城址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彭春艷;考古發(fā)現(xiàn)與屈原生年、仕履、流放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5 白茚駿;陜北榆林地區(qū)漢代城址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楊偉微;朱德熙先生古文字研究初探[D];安徽大學;2012年
7 王景;楚懷王時期的楚秦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8 趙虹波;漢代北方邊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9 華洪;淺析楚國貨幣制度的特征及其成因[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10 陳楚天;周代鄧國、鄧縣的歷史與文化[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藤井宏;傅衣凌;黃煥宗;;新安商人的研究[J];安徽史學通訊;1959年01期
2 張南;周伊;;秦漢城市發(fā)展論[J];安徽史學;1989年04期
3 丁邦鈞;楚都壽春城考古調(diào)查綜述[J];東南文化;1987年01期
4 田心;;江蘇寶應發(fā)現(xiàn)楚國“郢爰”金幣[J];考古通訊;1958年05期
5 ;湖北江陵首次發(fā)現(xiàn)郢爰[J];考古;1972年02期
6 高至喜;;湖南楚墓中出土的天平與法馬[J];考古;1972年04期
7 ;咸陽市近年發(fā)s囊慌睪閡盼颷J];考古;1973年03期
8 吳興漢;;安徽含山縣孫家崗商代遺址調(diào)查與試掘[J];考古;1977年03期
9 ;江陵雨臺山楚墓發(fā)掘簡報[J];考古;1980年05期
10 ;楚都紀南城的勘查與發(fā)掘(下)[J];考古學報;198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艷杰;商代城邑廢物處理方式試析[J];中原文物;2003年04期
2 程峰;先秦時期焦作地區(qū)古城邑述略[J];焦作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3 ;中原城邑的風雅[J];神州;2012年16期
4 王麗霞,何艷杰;從考古資料看商代城邑人的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5 梁尚之;歷史上消失的城邑——古封龍邑考[J];中國地方志;2002年04期
6 姚勝祥;;“中國”名稱的由來[J];文史天地;2013年08期
7 黃博;;清代西藏阿里的域界與城邑[J];中國藏學;2009年04期
8 王革勛;豫北諸古城邑地域考[J];中州今古;2001年02期
9 李春利;;西周時期采邑的城邑形態(tài)[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年04期
10 董萱;;古鎮(zhèn)京口 運河交匯[J];文化月刊;2013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賀金峰;;春秋“方城”城邑、繒關地望考[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0年第4期[C];2010年
2 王守仁;;《孫臏兵法、擒龐涓》中有關城邑問題的商榷[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韓曉玲 實習生 王乙峰 通訊員 李桃元;勾勒出楚漢地方城邑[N];湖北日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翟思雪;遼西古廊道城邑研究[D];渤海大學;2014年
2 李海霞;齊國都邑營建考略[D];華僑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883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68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