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期心理虐待對農村中學生人格特質詞注意偏向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8-31 19:45
本文關鍵詞:兒童期心理虐待對農村中學生人格特質詞注意偏向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虐待 精神衛(wèi)生 人格 學生 農村人口
【摘要】:目的探討兒童期心理虐待對農村中學生人格特質詞注意偏向的影響,為制定相關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預策略提供依據(jù)。方法使用兒童心理虐待量表,對從黑龍江省3所農村中學整群篩選出的兒童期受心理虐待個體20名及年齡、性別與之匹配的對照組18名,以成對的人格特質詞、中性詞為實驗材料,采用2組別(心理虐待組、對照組)×2特質詞性質(消極、積極)的2因素混合設計,運用"點探測任務"范式,考查兒童期心理虐待經歷對人格特質詞注意偏向的作用。結果心理虐待和對照組中學生對消極和積極特質詞注意偏向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993,-1.560,P值均0.05)。對注意偏向值的方差分析顯示,組別×特質詞性質的交互作用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5.792,P0.05),組別和特質詞性質的主效應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結論兒童期心理虐待經歷對個體加工消極特質信息的注意偏向存在影響。
【作者單位】: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
【關鍵詞】: 虐待 精神衛(wèi)生 人格 學生 農村人口
【基金】: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2511527);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2542263)
【分類號】:B848
【正文快照】: 心理虐待作為兒童虐待的核心組成部分[1-2],已然成為較軀體虐待更強有力的心理問題預測因子[3],雖沒有直接涉及身體及性的損傷,但會給兒童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不可治愈的毀滅性的創(chuàng)傷。目前,注意偏向的研究材料為語詞、圖片或照片[4]。研究發(fā)現(xiàn),注意資源分配及效率的改變可能是眾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鄒圣軍;劉橋生;朱虹;郭中孟;沈俊民;;397名高中生的兒童期心理虐待與忽視問卷調查[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年25期
2 廖英;鄧云龍;潘辰;;大學生兒童期心理虐待經歷與個性特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6期
3 張麗;錢勝;王文霞;;青少年攻擊性的兒童期心理虐待與忽視等多因素模型[J];醫(yī)學與社會;2008年11期
4 謝智靜;唐秋萍;常憲魯;鄧云龍;;457名大學生兒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視經歷與心理健康[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1期
5 常憲魯;王華云;;兒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視與成人心理健康[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11期
6 黃莉;鄧云龍;;高職高專新生網絡成癮狀況及其與兒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視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1期
7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廖英;兒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視與大學生個性特征的關系[D];中南大學;2006年
2 袁輝;自尊在大學生的兒童期心理虐待與攻擊的中介效應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675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76756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