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農(nóng)村自殺遺族的應對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31 15:31

  本文關鍵詞:農(nóng)村自殺遺族的應對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喪親 自殺遺族 應對方式 病例對照


【摘要】:目的:通過對自殺遺族與意外和疾病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對比研究,探索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共性和自殺遺族應對方式的特性,以及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為喪親遺族恢復正常的生活和保持身心健康提供新的方向,同時為進一步開展中國農(nóng)村自殺預防和干預策略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在遼寧省大連市某縣市內(nèi),隨機選取8個鄉(xiāng)鎮(zhèn)作為被試取樣現(xiàn)場,收集死亡時間在2006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5年間所有自殺死亡、意外事故死亡和疾病死亡的目標人,選取1-3名目標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四級親屬為研究對象。采用應對方式問卷(CSQ)、Beck自殺意念量表中文版(SSI-CV)、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大五人格量表(NEO-FFI)及自編社會人口學問卷為研究工具,對獲取的254例自殺遺族、100例意外喪親遺族、111例疾病喪親遺族,共465例喪親遺族進行現(xiàn)場一對一的半結(jié)構心理訪談和問卷調(diào)查評估研究。結(jié)果:(1)三組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解決問題因子其它因子相比,得分均最高,且三組得分無顯著差異。三組喪親遺族在應對方式自責(F=3.391,p=0.035)、退避(F=3.279,p=0.039)和合理化(F=4.785,p=0.009)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且自殺遺族在這三個因子上得分顯著高于意外喪親組或者疾病喪親組。(2)喪親遺族不同性別間的應對方式在解決問題(t=5.420,p=0.000)、自責(t=-2.657,p=0.008)、幻想(t=-2.306,p=0.022)退避(t=3.418,p=0.001)和合理化(t=-3.694,p=0.000)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且男性喪親遺族在解決問題、求助、退避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性,而在自責、幻想和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性。(3)不同年齡段的自殺遺族在應對方式的解決問題(F=3.605,p=0.007)、求助(F=2.523,p=0.042)和合理化(F=3.752,p=0.006)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殺喪親遺族解決問題因子得分有下降趨勢,但得分比其它因子高,其次為退避因子。(4)自殺喪親遺族四類親屬的應對方式在解決問題(F=3.651,p=0.013)、自責(F=2.864,p=0.037)和合理化(F=3.755,p=0.012)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意外喪親遺族四類親屬的應對方式僅在自責(f=4.602,p=0.005)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疾病喪親遺族四類親屬的應對方式在解決問題(f=4.573,p=0.005)、自責(f=3.239,p=0.025)、求助(f=3.609,p=0.016)、退避(f=4.169,p=0.008)和合理化(f=2.880,p=0.039)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在解決問題、求助因子上,自殺遺族與意外喪親遺族中的子女得分最高,而疾病喪親遺族中的兄弟姐妹得分最高。在自責、幻想因子上,三組喪親遺族中的配偶得分最高。(5)疾病喪親遺族不同喪親時間在應對方式求助因子(f=4.938,p=0.001)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他遺族均無顯著差異。(6)在465例農(nóng)村喪親遺族中,有精神疾病者294例,占63.2%。無精神疾病的喪親遺族在自責(t=-6.862,p=0.000)、幻想(t=-3.570,p=0.000)、退避(t=-3.150,p=0.002)和合理化因子(t=-4.377,p=0.000)上得分顯著低于有精神疾病的喪親遺族。在求助因子(t=2.082,p=0.038)上得分顯著高于有精神疾病的喪親遺族。(7)在465例農(nóng)村喪親遺族中,有自殺意念者為128例,占27.5%。無自殺意念組在應對方式解決問題(t=3.871,p=0.000)因子上顯著高于有自殺意念組,在自責(t=-10.658,p=0.000)、幻想(t=-6.652,p=0.000)、退避(t=-2.686,p=0.007)和合理化(t=-7.249,p=0.000)因子上顯著低于有自殺意念組。(8)大五人格中的外傾性、開放性、盡責性因子,領悟社會支持總分和朋友支持因子以及性別進入以成熟應對方式為因變量的回歸方程模型,模型修正后的擬合優(yōu)度r2=0.469。不成熟應對方式的回歸方程模型修正后的擬合優(yōu)度r2=0.287,進入方程的因子有神經(jīng)質(zhì)、自殺意念、精神疾病和親屬類別。結(jié)論:(1)農(nóng)村喪親遺族主要采取的應對方式是以“解決問題”為共同特征,而自殺喪親遺族更多的采用自責、退避和合理化應對方式。(2)男性喪親遺族更傾向于采用解決問題、求助和退避應對方式,而女性更傾向于采用自責、幻想和合理化的應對方式。(3)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殺喪親遺族采用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會逐漸減少。(4)自殺遺族與意外喪親遺族中的子女更多的采用成熟的應對方式,而疾病喪親遺族中采用成熟應對方式最多的是兄弟姐妹。配偶喪親遺族更多的采用不成熟的應對方式。(5)農(nóng)村喪親遺族所采用的應對風格趨于穩(wěn)定。(6)有精神疾病和自殺意念的喪親遺族更傾向于采用不成熟的應對方式,無精神疾病和自殺意念的喪親遺族更傾向于采用成熟的應對方式。(7)人格中的外傾性、開放性、盡責性,男性和社會支持能夠更好的預測成熟的應對方式。(8)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研究對于心理預防和干預的啟示是,農(nóng)村喪親遺族的心理危機干預適合在平常提高其積極的應對危機的意識,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喪親后的哀傷輔導以及自殺預防與干預更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喪親 自殺遺族 應對方式 病例對照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5.67
【目錄】: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7
  • 材料和方法17-21
  • 1. 研究對象17-18
  • 1.1 抽樣方法17-18
  • 1.2 被試納入與排除標準18
  • 2. 研究方法18
  • 2.1 訪談時間18
  • 2.2 訪談人員培訓18
  • 3 研究工具18-20
  • 4 統(tǒng)計方法20-21
  • 5 研究框架和技術路線21
  • 結(jié)果21-34
  • 1. 三組喪親遺族一般人口學特征21-22
  • 2. 三組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比較22-23
  • 3. 三組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性別差異比較23-25
  • 4. 三組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年齡差異比較25-26
  • 5. 三組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親屬類別差異比較26-28
  • 6. 三組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喪親時間差異比較28-29
  • 7. 有無精神疾病的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差異比較29-30
  • 8. 有無自殺意念的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的差異比較30
  • 9. 喪親遺族應對方式相關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30-34
  • 討論34-42
  • 結(jié)論42-43
  • 參考文獻43-48
  • 綜述48-69
  • 參考文獻63-69
  • 致謝69-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玉華;;喪親者心理應激反應與心理干預[J];社會福利;2006年06期

2 汪小容;高飛;;對地震中喪親大學生的心理干預探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徐潔;陳順森;張日f;張雯;;喪親青少年哀傷過程的定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年09期

4 唐信峰;賈曉明;;農(nóng)村喪親個體哀傷反應的質(zhì)性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年04期

5 海明威;;真正的高貴[J];時代英語(高二);2009年01期

6 海明威;;真正的高貴[J];學習博覽;2010年07期

7 孔令秋;走出“喪親”的泥沼[J];心理世界;2000年07期

8 衛(wèi)小將;何蕓;;死亡、喪慟與調(diào)適——“5.12”災后喪親青少年哀傷輔導[J];社會心理科學;2008年Z1期

9 尉瑋;王建平;何麗;謝秋媛;唐蘇勤;;哀傷認知問卷在中國喪親者樣本中的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年02期

10 胡茂榮;陳晉東;;災后受傷喪親者的心理危機干預治療報告[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陳麗云;周燕雯;;香港華人喪親經(jīng)歷[A];首屆生命關懷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胡茂榮;陳晉東;;災后受傷喪親者的心理危機干預治療報告[A];中國首屆心理咨詢師大會暨心理危機干預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徐潔;張日f;;復雜哀傷喪親青少年的箱庭治療過程和效果個案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柳葳;翟羽佳;石林;;現(xiàn)代中國的死亡觀與喪葬儀式及其對喪親者的影響初探[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5 傅靜;賴紅梅;譚道玉;;引導喪親者走過悲傷:1例中年喪偶女性居喪期心理護理案例報告[A];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6 馮斌;;老年人的居喪反應[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老年精神障礙學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7 馮斌;;老年人的居喪反應與對策[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四屆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覃卓燕 本報記者 劉芬;失去親人如何預防身心疾患[N];北京科技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博;農(nóng)村自殺遺族的應對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萬春;梭戛地區(qū)“長角苗”族應對喪親危機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張文文;喪親大學生延長哀傷狀況及其哀傷輔導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4 劉虹;254例農(nóng)村自殺遺族悲傷體驗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伊鳳;悲傷體驗問卷(GEQ)中文版的修訂及信度效度檢驗[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5998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5998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997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