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問題行為現(xiàn)狀調查及其受家庭因素影響分析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學生問題行為現(xiàn)狀調查及其受家庭因素影響分析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親密度 規(guī)律性 中學生問題行為 家庭環(huán)境 學習適應不良 考試焦慮 顯著性 信度檢驗
【摘要】:青春期與其他各個時期不同,有著十分顯著而又矛盾的特點,因此,我們又把這個時期形象的比喻為“心理脫乳期”。處于這一時期的青少年中學生,心智有了一定的成長與發(fā)育,對外界的一舉一動都尤為敏感,并隨著見識的豐富開始逐漸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開始懷疑長輩的教導。然而,他們心智發(fā)展的成熟度遠遠未達到中學生期待可以正確判斷當今錯綜復雜社會的程度,因此,他們仍未擺脫典型的幼稚性,仍需要在老師、家長、媒體的幫助下,對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做進一步的認知與探索。這就導致中學生對于知識來源以及獲取知識方式又具有相當?shù)囊蕾囆。因?這種身心發(fā)展不平衡的矛盾,會導致中學生產(chǎn)生懷疑、困惑、叛逆、暴躁等不利的負面情緒,使他們的心理變得復雜、敏感并且脆弱,這些綜合作用,將導致中學生極易產(chǎn)生各種問題行為,阻礙他們正常、正確的認知這個社會,危害他們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嚴重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青春期中學生的問題行為也是國內外相關教育研究者重點關心的問題,本文以上海市重點中學(建平中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調查問卷的形式,先調查了目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現(xiàn)狀,并就家庭環(huán)境因素對中學生問題影響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得出了許多重要的研究結論:(1)參照《家庭功能評定》、《FACES II》、《EMBU》、《家庭環(huán)境量表中文版》等參考依據(jù)編制了《中學生家庭環(huán)境量表》并根據(jù)量表評價內容,我們可以用親密度、矛盾性、規(guī)律性、獨立性、文化性這五個維度因子來進行概括表述,從因素分析結果來看,這五個因子對家庭環(huán)境的累計解釋貢獻率為70.0556,可見能夠很好的解釋當前中學生家庭環(huán)境,同時,經(jīng)過檢驗,本文編制的中學生家庭環(huán)境量表信度與效度值都達到了顯著水平,適合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2)從目前中學生問題行為來看,中學生問題行為主要存在考試焦慮、學習適應不良,從這個研究成果看來,目前考試焦慮以及學習適應性不良是當前中學生普遍存在問題行為的焦點研究領域;沉迷電子游戲、神經(jīng)過敏、攻擊行為、說謊、退縮等是次要存在的問題行為,這類問題普遍性較低,僅出現(xiàn)在部分學生身上;違紀行為、過度異性交往、喜歡偷竊、生活過度依賴、缺乏教養(yǎng)等五個因子出現(xiàn)則較少,僅存在于個別學生身上,不具有普遍性,不是當前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行為。(3)不同性別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攻擊行為與違紀行為,其中,男生在這兩種問題行為的得分要顯著高于女生。文理科不同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適應不良以及攻擊性這方面,理科生在這兩個問題行為的得分要顯著高于文科生,可見當前理科學習難度要高于文科。是否被分在重點班則會在多方面影響中學生的心智成長,影響最為顯著的還是在學習適應不良、違紀等幾個方面的問題行為其中,非重點班在這幾項問題行為的得分要顯著高于重點班,導致這種因素出現(xiàn)的原因一方面是重點班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綜合素質要高于非重點班,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處于重點班的學生從學校、家庭、社會所獲得的鼓勵、信任更有利于其在學習、生活方面的發(fā)展。(4)通過對目前中學生家庭環(huán)境的研究,可發(fā)現(xiàn)當前中學生家庭在親密度與獨立性方面呈顯著性,而在矛盾性、規(guī)律性、文化性這三個維度的顯著性相對于親密度與獨立性則要低一些,可見,目前中學生家庭成員之間較為互親互愛,相互尊重,且生活計劃相對獨立,自己有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興趣愛好沒有明顯的交叉。(5)研究表明,家庭結構對家庭環(huán)境的親密性、矛盾性與文化性有顯著影響,其中家庭結構對親密度顯著性影響最高,進一步分析可知,跟父母雙方一起生活的中學生家庭親密度最高,而跟父母一方一起生活的中學生家庭親密度最差,未跟父母任何一方一起的生活的中學家庭,親密度較跟父母雙方一起生活的中學生家庭親密度略差,但兩者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父母婚姻狀況對中學生家庭的親密性與矛盾性有顯著關系,對規(guī)律性、獨立性、文化性影響規(guī)律則不明顯。其中,最為顯著的是親密性,父母婚姻正常的的中學生家庭親密度要遠高于父母離異家庭,可見在完整家庭中,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關愛,親密程度較高;父親的學歷程度對家庭親密性、矛盾性、文化性影響程度較為顯著,且要高于同等情況下母親的影響。其中,顯著程度最高的就是親密性,其次是矛盾性與文化性;父親的職業(yè)對家庭維度因子影響最高的是親密性與矛盾性,母親的職業(yè)對家庭維度因子影響顯著的有親密性、矛盾性與規(guī)律性。對于傳統(tǒng)中國家庭來說,母親的定位更傾向于精神層面和家務層面的影響,因此其職業(yè)性對親密性與矛盾性顯著程度均不如父親職業(yè)影響那么明顯;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好壞對家庭的親密性、矛盾性、獨立性有顯著影響,其中,受家人經(jīng)濟能力影響最為顯著的是親密度,在家庭收入較低時,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性首先隨著家庭經(jīng)濟能力的增長逐漸上升,當家庭人均收入到達3001-5000元的時候達到最高,隨后轉為下降趨勢。(6)親密度與中學生問題行為各因子有顯著的負相關;矛盾性與中學生問題行為各因子有顯著的正相關;矛盾性對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學習適應不良、攻擊行為、違紀行為、考試焦慮、過度異性交往、說謊、沉迷電子游戲、喜歡偷竊、缺乏教養(yǎng)因子都有顯著的正相關;規(guī)律性對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學習適應不良、違紀行為、生活過度依賴均呈典型的正相關;獨立性對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學習適應性不良、違紀行為等問題呈典型的負相關;文化性對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學習適應不良、沉迷電子游戲、缺乏教養(yǎng)因子都有顯著的負相關。
【關鍵詞】:親密度 規(guī)律性 中學生問題行為 家庭環(huán)境 學習適應不良 考試焦慮 顯著性 信度檢驗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2
【目錄】:
- 中文摘要3-6
- Abstract6-12
- 1 緒論12-23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問題行為的定義與分類13-19
- 1.2.1 問題行為的定義13-15
- 1.2.2 問題行為的分類研究現(xiàn)狀15-18
- 1.2.3 本文問題行為的分類18-19
- 1.2.4 問題行為影響因素19
- 1.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分析19-22
- 1.4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22-23
- 2 研究的方法和程序23-35
- 2.1 本研究的主要假設23
- 2.2 研究對象23
- 2.3 家庭環(huán)境量表編制23-26
- 2.3.1 家庭環(huán)境量表編制依據(jù)23-24
- 2.3.2 家庭環(huán)境量表編制24-26
- 2.4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26-30
- 2.4.1 數(shù)據(jù)處理工具26
- 2.4.2 數(shù)據(jù)分析26-30
- 2.5 中學生問題行為調查問卷設計與分析30-35
- 2.5.1 調查問卷設計30-31
- 2.5.2 中學生問題行為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31-35
- 3 調查研究結果35-45
- 3.1 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現(xiàn)狀35-36
- 3.2 當前中學生家庭環(huán)境的情況36-42
- 3.2.1 當前中學生家庭環(huán)境基本情況36-38
- 3.2.2 當前中學生家庭環(huán)境差異的比較38-42
- 3.3 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與家庭環(huán)境相關分析42-44
- 3.4 當前中學生家庭環(huán)境各因子對問題行為的回歸分析44-45
- 4 分析與討論45-54
- 4.1 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現(xiàn)狀45-47
- 4.1.1 問題行為總體情況45-46
- 4.1.2 各類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差異46-47
- 4.2 家庭環(huán)境基本情況分析及對各維度影響研究47-50
- 4.2.1 家庭環(huán)境的基本情況分析47-48
- 4.2.2 家庭環(huán)境對各維度影響分析48-50
- 4.3 家庭環(huán)境對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50-52
- 4.3.1 親密度對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50-51
- 4.3.2 矛盾性對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51
- 4.3.3 規(guī)律性對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51-52
- 4.3.4 獨立性對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52
- 4.3.5 文化性對當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52
- 4.4 對中學生教育的幾點建議52-54
- 5 結論和不足分析54-57
- 5.1 本文研究結論54-55
- 5.2 本文研究不足分析55-57
- 參考文獻57-59
- 致謝5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琴美;徐慧穎;王婷;;高中生問題行為的學生-家長-教師三視角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1期
2 張光珍;梁宗保;陳會昌;張萍;;2~11歲兒童問題行為的穩(wěn)定性與變化[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2期
3 魏玲;陳岱煒;;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因素與干預對策[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4 伍佳玲;蘇虹;何莉;趙科O;常微微;徐志偉;陳明春;孫業(yè)桓;;農(nóng)村中小學生問題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年06期
5 岳永華;張光珍;陳會昌;梁宗保;陳欣銀;;兒童的依戀類型與其問題行為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0年02期
6 陳家勝;陳紅香;;兒童問題行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7 陳淑梅;崔美蘭;張青;;兒童問題行為論述[J];才智;2011年22期
8 劉俊升;趙燕;;童年中期受欺負與問題行為之關系:一項兩年縱向研究[J];心理科學;2013年03期
9 孫煜明;試談兒童的問題行為[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4期
10 左其沛;略論過失型問題行為[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富才;;大學生的問題行為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品格研究協(xié)作組;;學生的問題行為與品格形成[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3 張瑩瑩;張文娟;張文新;;兒童中期外化問題行為的特點及其與同伴地位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康艷芬;;被收養(yǎng)兒童問題行為在園干預的個案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但菲;王紅艷;;幼兒問題行為的分析與矯治—心理學視野下的剖析[A];首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陳新生;;農(nóng)村初中“問題行為”學生的心理剖析及轉化對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7 魏玲;連榕;;教師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認知與應對方式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紀林芹;張文新;;兒童外化問題行為的發(fā)展模式、軌跡與穩(wěn)定性[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高雯;陳會昌;;父母分歧對7歲兒童問題行為的預測[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喻承甫;張衛(wèi);;累積情境風險與初中生問題行為的關系: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周兆鈞 記者 余傳詩;我國首次公布學齡前兒童十大問題行為[N];光明日報;2004年
2 胡德榮;學齡前兒童有十大問題行為[N];健康報;2004年
3 高航 馮立中;合肥列出幼兒十大問題行為[N];健康報;2004年
4 莫源秋;問題行為與心理需要[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5 王紹敏;盡早矯治孩子問題行為[N];保健時報;2004年
6 劉霞;防治問題行為始于家庭治療[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李曉;兒童問題行為誰制造?[N];蘇州日報;2005年
8 上海新華醫(yī)院 教授 金星明;學齡前兒童有十大問題行為[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9 記者 王佳欣;《大眾醫(yī)學》首次公布學齡前兒童十大問題行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10 上海新華醫(yī)院 教授 金星明;解讀學齡前兒童十大問題行為[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宋曉琴;初中生問題行為影響因素及綜合干預措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紀林芹;兒童攻擊、相關問題行為的發(fā)展及其家庭相關因素[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何潔;嬰兒生氣情緒及其對行為發(fā)展的作用[D];浙江大學;2009年
4 邢曉沛;父母體罰的變化趨勢、影響因素及與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楊海燕;工讀生與普通生父母依戀與行為問題的關系及其影響機制的對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明珠;菲律賓華語教師對華校學生問題行為認知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2 魏玲;教師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認知和應對方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蕾;小學階段外化問題行為與心理適應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4 孫夢瀾;幼兒學習活動中教師問題行為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5年
5 向禹;美國公立中學中文課堂外向型問題行為管理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6 楊慧;問題行為青少年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效應[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李妮妮;中學生問題行為現(xiàn)狀調查及其受家庭因素影響分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8 伍佳玲;安徽省某農(nóng)村地區(qū)中小學生問題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咸金花;父母團體訓練對兒童的問題行為改變之效果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羅春燕;壯族、漢族青少年友誼質量、孤獨感與外化問題行為[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247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52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