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流浪兒童情緒特征及其負性情緒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19 14:11

  本文關(guān)鍵詞:流浪兒童情緒特征及其負性情緒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我國,伴隨著經(jīng)濟體制轉(zhuǎn)軌和社會轉(zhuǎn)型,流浪兒童問題日益加重。據(jù)以往的調(diào)查顯示,流浪兒童的年齡多集中在12-16歲,這個時期正值個體的青春期,是一個易發(fā)情緒困擾、負性情緒多發(fā)的時期。對于這一龐大的特殊的弱勢群體的存在,他們的權(quán)利和需求需要我們倍加傾力關(guān)注。鑒于流浪兒童救助中心為流浪兒童提供的是臨時性的社會救助,不具備持續(xù)接觸和服務的條件,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為流浪兒童提供簡短有效的心理援助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本研究采用調(diào)查法和訪談法探討了流浪兒童的情緒特征及內(nèi)在期望,在此基礎(chǔ)上采用準實驗法,以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技術(shù)為指導,探討團體心理輔導對流浪兒童負性情緒的干預效果。研究一,流浪兒童情緒現(xiàn)狀的量化研究:采取便利抽樣的方法,利用《正性負性情緒量表》對廣西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和貴州凱里等四個城市的90名流浪兒童進行調(diào)查,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探討流浪兒童的情緒特征及其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研究二,流浪兒童負性情緒現(xiàn)狀的質(zhì)性研究:采用半結(jié)構(gòu)化訪談方式對16名流浪兒童進行訪談,然后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對所收集到的質(zhì)性材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探討流浪兒童負性情緒的癥狀表現(xiàn)及流浪兒童的內(nèi)在期望。研究三在研究一和研究二的基礎(chǔ)上,以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技術(shù)為指導,結(jié)合積極心理學、團體動力學理論編制了負性情緒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用來干預流浪兒童的負性情緒。通過面談和量表篩選,最終確定了10名流浪兒童參加團體心理輔導,被試隨機匹配為實驗組5人和對照組5人。對實驗組流浪兒童進行為期2周6次團體心理輔導,對照組不進行干預。運用正性負性情緒量表、團體總體評估表對干預效果進行評估。研究得出以下結(jié)論:(1)流浪兒童正性情緒水平顯著低于普通兒童,負性情緒水平顯著高于普通兒童。(2)流浪兒童負性情緒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流浪女生比流浪男生體驗到更多的痛苦,但流浪兒童正性情緒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3)流浪兒童正性情緒、負性情緒在年齡、戶籍所在地、是否獨生、是否在讀、文化程度、父母是否健在、父母學歷、離家時間等人口學變量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4)流浪兒童負性情緒主要表現(xiàn)為激惹沖動、孤獨感、恐懼感、內(nèi)疚感和厭惡感;在負性情緒認知上表現(xiàn)為隔離和遺棄、過度警惕和抑制;負性情緒外傾性行為表現(xiàn)為攻擊行為、偷竊行為、撒謊行為,內(nèi)傾性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默默忍受、防御:流浪兒童“愛和歸屬”的需要得不到滿足。(5)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能夠改善流浪兒童負性情緒水平,具有立即性輔導效果。(6)本研究編制的團體輔導方案是有效的,值得救助機構(gòu)在兒童心理輔導工作中推廣。
【關(guān)鍵詞】:流浪兒童 正性情緒 負性情緒 焦點解決團體心理輔導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2.6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1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應用于流浪兒童的可行性10-11
  • 2 文獻綜述11-16
  • 2.1 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的基本原理及相關(guān)研究11-12
  • 2.2 流浪兒童心理狀況研究12-16
  • 2.2.1 核心概念的界定12-13
  • 2.2.2 流浪兒童的個性和問題行為研究13-14
  • 2.2.3 流浪兒童負性情緒研究14-15
  • 2.2.4 流浪兒童負性情緒干預研究15-16
  • 3 研究的目的、意義16-17
  • 3.1 研究的目的16
  • 3.2 研究的意義16
  • 3.3 研究思路16-17
  • 4 研究一:流浪兒童情緒現(xiàn)狀的量化研究17-25
  • 4.1 研究目的17
  • 4.2 研究方法17-19
  • 4.2.1 研究對象17-18
  • 4.2.2 研究工具18-19
  • 4.2.3 數(shù)據(jù)處理19
  • 4.3 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19-23
  • 4.3.1 流浪兒童與普通兒童正負性情緒的比較19-20
  • 4.3.2 流浪兒童正性情緒、負性情緒在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的差異比較20-23
  • 4.4 討論23-25
  • 5 研究二:流浪兒童負性情緒現(xiàn)狀質(zhì)化研究25-43
  • 5.1 研究目的25
  • 5.2 研究方法25-28
  • 5.2.1 研究對象25-26
  • 5.2.2 研究工具26-27
  • 5.2.3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27-28
  • 5.3 結(jié)果與分析28-41
  • 5.3.1 流浪兒童負性情緒在情緒方面的表現(xiàn)28-36
  • 5.3.2 流浪兒童負性情緒在認知方面的表現(xiàn)36-38
  • 5.3.3 流浪兒童負性情緒在行為方面的表現(xiàn)38-40
  • 5.3.4 流浪兒童的內(nèi)在期望40-41
  • 5.4 討論41-43
  • 6 研究三:焦點解決團體心理輔導對流浪兒童負性情緒的干預研究43-50
  • 6.1 研究目的43
  • 6.2 研究假設(shè)43
  • 6.3 研究方法43-45
  • 6.3.1 研究被試43-44
  • 6.3.2 測量工具44
  • 6.3.3 實驗設(shè)計44-45
  • 6.3.4 數(shù)據(jù)處理45
  • 6.4 結(jié)果與分析45-48
  • 6.4.1 實驗組與對照組同質(zhì)性檢驗45
  • 6.4.2 實驗組與對照組后測的差異比較45-46
  • 6.4.3 實驗組前測、后測的差異比較46
  • 6.4.4 對照組前測、后測的差異比較46-47
  • 6.4.5 實驗組被試對團體輔導效果的主觀評價47-48
  • 6.5 討論48-50
  • 6.5.1 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效果的討論48
  • 6.5.2 團體輔導影響因素討論48-50
  • 7 結(jié)論50-51
  • 8 本研究的不足展望51-52
  • 參考文獻52-57
  • 附錄1 團體輔導活動方案57-58
  • 附錄2 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58-59
  • 附錄3 半結(jié)構(gòu)式訪談提綱59-60
  • 附錄4 團體總體效果評估表60-61
  • 致謝61-6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續(xù)西發(fā);關(guān)于新疆少數(shù)民族流浪兒童問題[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常保瑞;方建東;;流浪兒童的心理特點研究回顧與展望[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3 趙學慧;;社會工作在流浪兒童保護工作中的介入[J];青春歲月;2011年20期

4 駱相江;張茜;;失范視角下流浪兒童成因分析[J];青春歲月;2012年22期

5 趙莉;;重塑心靈:救助中心內(nèi)流浪兒童的心理干預實踐[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石述思;;流浪兒童[J];雜文選刊(上半月版);2013年01期

7 周國翔;劉建華;段瑞秋;;流浪兒童生活實錄[J];滇池;1994年Z2期

8 鄧蕾;李杰;;關(guān)于新疆籍流浪兒童犯罪問題的調(diào)查報告[J];青年文學家;2012年04期

9 李晶;;從社會控制理論視角看流浪兒童救助問題[J];青年文學家;2013年05期

10 王青娜;鄧妍;;從社會教育視角談流浪兒童教育救助問題[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陳葉梓;;關(guān)于完善貴州省流浪兒童社會服務的對策思考[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劉邦凡;劉曉楠;路雨微;陸楊;;我國流浪兒童教化問題初探[A];中國公共管理論叢2013年第1輯[C];2013年

3 熊堅;;和諧社會豈能讓流浪兒童還再流浪?——從首宗強迫乞討案說起[A];“構(gòu)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陳晨;;托起折翼天使——全國流浪兒童抽樣調(diào)查報告[A];和諧社會建設(shè)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三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7)[C];2007年

5 林月榮;劉新春;;16周歲以下流浪兒童違法犯罪狀況調(diào)研[A];繁榮學術(shù)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杜妍智;;問題流浪兒童的工讀學校經(jīng)驗敘述及“新生”——基于社會工作優(yōu)勢視角[A];浙江省社會學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張明鎖;王潔;柴文莉;王岑琛;王曉明;;建立適度普惠型的流浪兒童救助服務體系——以廣東省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為例[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八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12)[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曉鋒 潘凌;應建立專門的流浪兒童救助制度[N];法制日報;2005年

2 吳宏 孔令智;流浪兒童的社會救助[N];人民法院報;2005年

3 周德民;流浪兒童有八“性”[N];中國社會報;2003年

4 記者 王春霞;尚秀云呼吁建立流浪兒童救助中心[N];中國婦女報;2007年

5 秦新文 覃太權(quán) 盧菊梅;流浪兒童問題應引起關(guān)注[N];恩施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羅妮;流浪兒童常“遇冷” 邕城“家”中有“暖冬”[N];法治快報;2007年

7 王斗斗;地級市都要建立流浪兒童救助[N];法制日報;2007年

8 董學清 鹿永建;流浪兒童呼喚眾多民間救助大使[N];聯(lián)合日報;2007年

9 特派記者 蒲荔子 陳楓 戎明昌 嚴麗君;流浪兒童救助中心 每個地級市都要建[N];南方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徐林 實習生 李超 統(tǒng)籌 段功偉;廣州,如何承受流浪兒童之重[N];南方日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雅麗;中國流浪兒童救助工作的分析及對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2 陳靜;我國流浪兒童社會救助中的預防與回歸[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秦敏;我國流浪兒童社會救助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4 上官萍;重復流浪兒童社會救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曾瓊;我國流浪兒童救助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6 李敏;我國流浪兒童救助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馮元;流浪兒童需要與機構(gòu)救助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8 王晉穎;成都市非政府組織參與流浪兒童救助的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9 周俊;當代中國城市流浪兒童社會救助現(xiàn)狀及路徑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10 任桂春;我國流浪兒童救助中的政府責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流浪兒童情緒特征及其負性情緒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27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4627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2c1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