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歲兒童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2-20 18:28
本研究通過兩個實驗,以6-10歲兒童為被試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兒童對反語社會功能的理解。在實驗1中,我們探討當處于不同社會視角下,兒童理解的反語的社會功能是否符合淡化功能假設。我們通過情境故事法,通過實驗材料的設置,使兒童成為故事情境中的一員,從不同社會視角對反語說者的信念、反語批評的侵犯度以及反語批評的幽默度進行評價;在實驗2中,我們探討二階心理理論水平對兒童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我們將兒童被試分成二階心理理論水平高得分組和二階心理理論水平低得分組,要求二階心理理論高的分組和低得分組的兒童評價反語說話者信念、反語批評的侵犯度以及反語批評的幽默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當處于不同社會視角(批評者、被批評者、旁觀者)時,兒童理解反語的社會功能均為淡化功能(the tingle hypothesis);兒童所處的社會視角只是對兒童理解反語的淡化功能強度差異有影響;與反語被批評者、旁觀者相比,反語批評者理解反語的淡化功能更強。(2)6~10歲兒童對反語的社會功能的理解存在發(fā)展的不平衡。6歲兒童已能從不同社會視角理解反語的淡化功能,而10歲兒童才開始理解反語的幽默功能,其中,心理理論水平高的兒童8歲已...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文獻綜述
1.1 反語的含義
1.2 反語的類別
1.2.1 根據(jù)語言形式劃分
1.2.2 根據(jù)語用功能劃分
1.3 反語的本質(zhì)
1.3.1 反語的會話含義理論
1.3.2 反語的回應提醒理論
1.3.3 反語的假裝理論
1.3.4 暗示假裝理論
1.3.5 間接否定理論
1.4 反語的社會功能
1.4.1 強化功能
1.4.2 淡化功能
1.4.3 幽默功能
1.5 兒童對反語的社會功能的理解
1.5.1 兒童理解反語的淡化功能
1.5.2 兒童理解反語的幽默功能
1.6 影響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因素
1.6.1 社會視角對認知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
1.6.2 二階心理理論對認知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
1.7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的目的與內(nèi)容
1.7.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7.2 本研究擬解決的問題
2 實驗1:6~10歲兒童從不同社會視角理解反語的社會功能
2.1 問題提出
2.2 方法
2.2.1 研究對象
2.2.2 實驗設計
2.2.3 實驗材料
2.2.4 實驗程序
2.2.5 計分方法
2.3 結(jié)果分析
2.3.1 不同社會視角下6~10歲兒童對反語講話者信念的判斷
2.3.2 不同社會視角下6~10歲兒童對兩類批評侵犯度的評定
2.3.3 不同社會視角下6~10歲兒童對兩類批評幽默度的評定
2.4 討論
3 實驗2:二階心理理論水平對6~10歲兒童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
3.1 問題提出
3.2 方法
3.2.1 被試
3.2.2 實驗設計
3.2.3 實驗材料
3.2.4 實驗程序
3.2.5 計分方法
3.3 結(jié)果分析
3.3.1 二階心理理論水平不同的兒童對反語批評侵犯度的評定
3.3.2 二階心理理論水平不同的兒童對反語批評幽默度的評定
3.4 討論
4 總的討論
4.1 兒童對反語社會功能的理解
4.2 反語社會功能的年齡發(fā)展特點
4.3 社會視角對兒童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
4.4 二階心理理論水平對兒童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
5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5.1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1:兒童理解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故事情境
附錄2:失言識別任務實驗情境材料
致謝
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本文編號:3904387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文獻綜述
1.1 反語的含義
1.2 反語的類別
1.2.1 根據(jù)語言形式劃分
1.2.2 根據(jù)語用功能劃分
1.3 反語的本質(zhì)
1.3.1 反語的會話含義理論
1.3.2 反語的回應提醒理論
1.3.3 反語的假裝理論
1.3.4 暗示假裝理論
1.3.5 間接否定理論
1.4 反語的社會功能
1.4.1 強化功能
1.4.2 淡化功能
1.4.3 幽默功能
1.5 兒童對反語的社會功能的理解
1.5.1 兒童理解反語的淡化功能
1.5.2 兒童理解反語的幽默功能
1.6 影響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因素
1.6.1 社會視角對認知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
1.6.2 二階心理理論對認知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
1.7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的目的與內(nèi)容
1.7.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7.2 本研究擬解決的問題
2 實驗1:6~10歲兒童從不同社會視角理解反語的社會功能
2.1 問題提出
2.2 方法
2.2.1 研究對象
2.2.2 實驗設計
2.2.3 實驗材料
2.2.4 實驗程序
2.2.5 計分方法
2.3 結(jié)果分析
2.3.1 不同社會視角下6~10歲兒童對反語講話者信念的判斷
2.3.2 不同社會視角下6~10歲兒童對兩類批評侵犯度的評定
2.3.3 不同社會視角下6~10歲兒童對兩類批評幽默度的評定
2.4 討論
3 實驗2:二階心理理論水平對6~10歲兒童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
3.1 問題提出
3.2 方法
3.2.1 被試
3.2.2 實驗設計
3.2.3 實驗材料
3.2.4 實驗程序
3.2.5 計分方法
3.3 結(jié)果分析
3.3.1 二階心理理論水平不同的兒童對反語批評侵犯度的評定
3.3.2 二階心理理論水平不同的兒童對反語批評幽默度的評定
3.4 討論
4 總的討論
4.1 兒童對反語社會功能的理解
4.2 反語社會功能的年齡發(fā)展特點
4.3 社會視角對兒童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
4.4 二階心理理論水平對兒童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影響
5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5.1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6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1:兒童理解理解反語社會功能的故事情境
附錄2:失言識別任務實驗情境材料
致謝
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本文編號:39043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90438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