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騙的神經機制和測謊新指標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3-03-04 20:07
欺騙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中,它可能破壞社會協(xié)作,并從根本上挫傷社團精神。欺騙引起了廣泛學科領域的關注,研究者們尤其對開發(fā)測謊技術持有很高的熱情。近年來,fMRI技術在認知科學中的應用為考察欺騙的神經機制和開發(fā)新的測謊技術提供了契機,通過fMRI技術,已有大量研究探討了欺騙的執(zhí)行階段的神經機制,這些研究發(fā)現(xiàn),執(zhí)行控制功能在欺騙的執(zhí)行階段扮演關鍵角色,相應的,fMRI測謊技術則主要依據(jù)大腦執(zhí)行控制系統(tǒng)的神經信號反推欺騙的發(fā)生。然而,欺騙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它發(fā)生在具有前后因果聯(lián)系的多重心理事件之中,脫離這些前后因果關系而單獨考察欺騙的執(zhí)行階段無法揭示欺騙現(xiàn)象的真實本質。本研究在一個更為宏觀的思路下,使用功能核磁共振(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靜息態(tài)下的功能連接方法(RSFC, rest-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等技術首次考察了與欺騙相關的多個心理成分,包括構成欺騙的內部誘因系統(tǒng)的人格成分、欺騙過程中表征事實真相的記憶成分、執(zhí)行欺騙動作的執(zhí)行成分、以及作為欺騙行為的反饋的結果成分的認知和神...
【文章頁數(shù)】:16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V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欺騙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
1.1.1 欺騙的認知機制
1.1.2 欺騙的神經機制
1.1.3 實驗范式
1.2 測謊的FMRI研究
1.2.1 fMRI測謊的神經指標
1.2.2 fMRI測謊研究的實驗范式
1.2.3 fMRI測謊的個體診斷技術
第2章 問題提出與研究方案
2.1 問題提出
2.1.1 欺騙機制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有待探討的問題
2.1.2 fMRI測謊研究面臨的困境和可能的解決思路
2.2 研究方案
2.3 研究意義
2.3.1 理論意義
2.3.2 應用意義
2.4 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
第3章 研究一 欺騙特質的神經機制及應用
3.1 實驗1A 欺騙特質的神經機制初探
3.1.1 實驗目的
3.1.2 方法
3.1.3 結果
3.2 實驗1B RSFC模式對自發(fā)欺騙行為的預測效力
3.2.1 實驗目的
3.2.2 方法
3.2.3 結果
3.3 討論
3.3.1 誠實被試和欺騙被試在RSFC模式上的差異
3.3.2 RSFC模式對個體自發(fā)欺騙行為的預測效力
第4章 研究二 欺騙中記憶痕跡的神經機制及應用
4.1 實驗2A 欺騙中記憶痕跡的神經機制
4.1.1 實驗目的
4.1.2 方法
4.1.3 結果
4.2 實驗2B PMTL信號對記憶痕跡的檢測效力
4.2.1 實驗目的
4.2.2 方法
4.2.3 結果
4.3 討論
4.3.1 欺騙反應的神經機制
4.3.2 pMTL的記憶痕跡信號
4.3.3 pMTL信號對記憶痕跡的檢測效力
第5章 研究三 欺騙結果影響執(zhí)行階段的神經信號及其測謊效力
5.1 實驗3A 欺騙結果影響執(zhí)行階段的神經信號
5.1.1 實驗目的
5.1.2 方法
5.1.3 結果
5.2 實驗3B 欺騙結果影響執(zhí)行階段所誘發(fā)FMRI信號的測謊效力
5.2.1 實驗目的
5.2.2 方法
5.2.3 結果
5.3 討論
5.3.1 欺騙結果影響欺騙執(zhí)行階段的神經信號
5.3.2 欺騙結果影響欺騙執(zhí)行階段所誘發(fā)神經信號的測謊效力
第6章 研究四欺騙結果加工的神經機制及應用
6.1 實驗4 誤判加工的神經機制
6.1.1 實驗目的
6.1.2 方法
6.1.3 結果
6.1.4 討論
6.2 實驗5 “做賊心虛”:欺騙結果加工的神經機制
6.2.1 實驗目的
6.2.2 方法
6.2.3 結果
6.2.4 討論
6.3 實驗6 欺騙結果所誘發(fā)FMRI信號的測謊效力
6.3.1 實驗目的
6.3.2 方法
6.3.3 結果
6.3.4 討論
第7章 總討論與結論
7.1 總討論
7.1.1 欺騙的人格成分
7.1.2 欺騙的記憶成分
7.1.3 欺騙的執(zhí)行成分
7.1.4 欺騙的結果成分
7.1.5 欺騙中各心理成分的作用及其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
7.1.6 欺騙中各心理成分的典型神經信號在測謊中的應用
7.2 總結論
7.3 本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其對未來研究的啟發(fā)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754921
【文章頁數(shù)】:16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V
第1章 文獻綜述
1.1 欺騙的認知神經機制研究
1.1.1 欺騙的認知機制
1.1.2 欺騙的神經機制
1.1.3 實驗范式
1.2 測謊的FMRI研究
1.2.1 fMRI測謊的神經指標
1.2.2 fMRI測謊研究的實驗范式
1.2.3 fMRI測謊的個體診斷技術
第2章 問題提出與研究方案
2.1 問題提出
2.1.1 欺騙機制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有待探討的問題
2.1.2 fMRI測謊研究面臨的困境和可能的解決思路
2.2 研究方案
2.3 研究意義
2.3.1 理論意義
2.3.2 應用意義
2.4 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
第3章 研究一 欺騙特質的神經機制及應用
3.1 實驗1A 欺騙特質的神經機制初探
3.1.1 實驗目的
3.1.2 方法
3.1.3 結果
3.2 實驗1B RSFC模式對自發(fā)欺騙行為的預測效力
3.2.1 實驗目的
3.2.2 方法
3.2.3 結果
3.3 討論
3.3.1 誠實被試和欺騙被試在RSFC模式上的差異
3.3.2 RSFC模式對個體自發(fā)欺騙行為的預測效力
第4章 研究二 欺騙中記憶痕跡的神經機制及應用
4.1 實驗2A 欺騙中記憶痕跡的神經機制
4.1.1 實驗目的
4.1.2 方法
4.1.3 結果
4.2 實驗2B PMTL信號對記憶痕跡的檢測效力
4.2.1 實驗目的
4.2.2 方法
4.2.3 結果
4.3 討論
4.3.1 欺騙反應的神經機制
4.3.2 pMTL的記憶痕跡信號
4.3.3 pMTL信號對記憶痕跡的檢測效力
第5章 研究三 欺騙結果影響執(zhí)行階段的神經信號及其測謊效力
5.1 實驗3A 欺騙結果影響執(zhí)行階段的神經信號
5.1.1 實驗目的
5.1.2 方法
5.1.3 結果
5.2 實驗3B 欺騙結果影響執(zhí)行階段所誘發(fā)FMRI信號的測謊效力
5.2.1 實驗目的
5.2.2 方法
5.2.3 結果
5.3 討論
5.3.1 欺騙結果影響欺騙執(zhí)行階段的神經信號
5.3.2 欺騙結果影響欺騙執(zhí)行階段所誘發(fā)神經信號的測謊效力
第6章 研究四欺騙結果加工的神經機制及應用
6.1 實驗4 誤判加工的神經機制
6.1.1 實驗目的
6.1.2 方法
6.1.3 結果
6.1.4 討論
6.2 實驗5 “做賊心虛”:欺騙結果加工的神經機制
6.2.1 實驗目的
6.2.2 方法
6.2.3 結果
6.2.4 討論
6.3 實驗6 欺騙結果所誘發(fā)FMRI信號的測謊效力
6.3.1 實驗目的
6.3.2 方法
6.3.3 結果
6.3.4 討論
第7章 總討論與結論
7.1 總討論
7.1.1 欺騙的人格成分
7.1.2 欺騙的記憶成分
7.1.3 欺騙的執(zhí)行成分
7.1.4 欺騙的結果成分
7.1.5 欺騙中各心理成分的作用及其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
7.1.6 欺騙中各心理成分的典型神經信號在測謊中的應用
7.2 總結論
7.3 本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其對未來研究的啟發(fā)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7549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5492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