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孩子自傳敘事對兒童自傳記憶的影響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05-17 06:01
本文關鍵詞:父母—孩子自傳敘事對兒童自傳記憶的影響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對“父母-孩子自傳敘事”的研究起源于對事件記憶的研究,是自傳記憶社會功能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坝H子回憶敘事”這一研究領域更接近自傳記憶“活的記憶”的本質,對研究兒童早期家庭互動與人格形成有重要意義,其研究方法是“親子敘事法”。目前在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外,研究熱點有父母敘事風格的區(qū)分,父母-孩子自傳敘事的個人差異描述,父母-孩子自傳敘事與兒童語言發(fā)展和社會性情緒發(fā)展的關系,母親敘事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等,其被試也以西方文化背景的被試為主,尚未見到以中國被試為主的實證研究。本研究旨在通過中國背景下的親子配對,探索“親子自傳敘事”對兒童自傳記憶影響的可能路徑,同時在中國被試中驗證西方被試研究已有的結果。具體方法是,通過預訪談來調整和確定“父母-孩子自傳敘事”錄音資料的收集程序;選取60對“父母-孩子”親子對參與正式研究,包括三個步驟即敘事錄音收集、自傳記憶訪談和自我概念測量;通過對訪談錄音和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轉錄、編碼和分析。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1)在中國被試中,母親在積極和消極情緒事件上的敘事詳盡性顯著高于父親,父母親對消極情緒事件的敘事詳盡性均顯著高于積極情緒事件;這一結論與西方被試相同。(2)兒童自傳記憶測量成績不存在性別差異,但存在明顯的年級差異;在中國被試中,母親敘事風格的詳盡性與兒童自傳記憶的社會性存在顯著正相關;這一結論與西方被試相同。(3)在消極情緒事件上的交流品質上,母親對孩子情緒的關注程度與兒童自傳記憶的社會性呈正相關,這一結論與西方被試相同;但母親在交談過程中對事件要素的關注情況,與兒童自我概念發(fā)展的水平不存在相關,這一結論與西方被試相反。本研究表明,情緒事件的親子敘事在兒童社會化和人格發(fā)展的過程中有重要地位,應當作為兒童社會化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面,進行適應化訓練與干預。
【關鍵詞】:事件記憶 父母-孩子自傳敘事 自傳記憶 自我概念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2.3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研究綜述10-25
- 1.1 自傳記憶與自傳敘事概述10-16
- 1.1.1 自傳記憶概述10-11
- 1.1.2 自傳記憶的重要形式:事件記憶11-15
- 1.1.3 早期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徑:父母-孩子自傳敘事15-16
- 1.2 父母-孩子自傳敘事的國外研究16-25
- 1.2.1 關于父母-孩子自傳敘事的國外研究概述16-21
- 1.2.2 母親-孩子敘事風格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21-25
- 2 問題提出和研究假設25-28
- 2.1 問題提出25-27
- 2.1.1 中國被試中“父母-孩子自傳敘事”上的風格差異是否存在?25
- 2.1.2 中國母親的敘事風格是否與孩子的自傳記憶社會性發(fā)展存在相關?25-26
- 2.1.3 母親-孩子在消極情緒事件上的交流品質對兒童的自傳記憶和自我概念是否有影響?26-27
- 2.2 研究假設27-28
- 3 研究過程28-38
- 3.1 預訪談28-30
- 3.1.1 目的28
- 3.1.2 被試28
- 3.1.3 程序28
- 3.1.4 訪談程序的確立28-30
- 3.2 正式研究30-38
- 3.2.1 被試30
- 3.2.2 研究工具30-31
- 3.2.3 父母-孩子自傳敘事錄音收集程序31-32
- 3.2.4 兒童自傳記憶測量32-34
- 3.2.5 兒童自我一致性的測量34
- 3.2.6 編碼34-37
- 3.2.7 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37-38
- 4 結果分析38-44
- 4.1 父母-孩子自傳敘事風格在親子類型和事件情緒類型上的差異38-39
- 4.2 “父母-孩子自傳敘事”與“兒童自傳記憶特征”相關分析39-42
- 4.2.1 兒童自傳記憶的一般情況描述39-41
- 4.2.2 母親敘事風格與兒童自傳記憶社會性的關系41-42
- 4.3 消極情緒事件交流品質對兒童的自傳記憶和自我概念的影響分析42-44
- 4.3.1 “敘事情緒過程”與兒童自傳記憶的社會性的相關分析42-43
- 4.3.2 “事件要素”與兒童自我概念的相關分析43-44
- 5 討論44-49
- 5.1 總討論44
- 5.2 父母-孩子自傳敘事風格在親子類型和事件情緒類型上的差異44-45
- 5.3 “母親-孩子自傳敘事”與“兒童自傳記憶特征”的關聯(lián)45-47
- 5.3.1 兒童自傳記憶的一般情況描述45-46
- 5.3.2 母親敘事風格與兒童自傳記憶社會性的關聯(lián)46-47
- 5.4 消極情緒事件交流品質對兒童的自傳記憶和自我概念的影響47-49
- 5.4.1 “敘事情緒過程”與兒童自傳記憶社會性的關聯(lián)47
- 5.4.2 “事件要素”與兒童自我概念的關聯(lián)47-49
- 6 總結與展望49-52
- 6.1 研究總結49-50
- 6.1.1 研究結論49
- 6.1.2 研究不足49-50
- 6.2 研究展望50-52
- 參考文獻52-61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61-62
- 致謝62-63
【共引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班蘭美;大學生成人依戀與感戴、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孫欣欣;初中生抑郁個體自傳體記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磊;認知方式與自傳體記憶具體性的關系:執(zhí)行功能和記憶取向的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涂欣;城市記憶及其在城市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柳艷松;64例抑郁癥患者自傳體記憶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張永波;壓抑者的情緒事件記憶特征[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禹祺;基于線索詞技術的孤兒自傳體記憶過度概括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安妍;自我概念、情緒狀態(tài)對自傳體記憶概括化影響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趙曉晶;青年抑郁個體自傳體記憶的過度概括化特點及fMRI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10 陳巧英;人格特質和情緒狀態(tài)對自傳體記憶影響的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父母—孩子自傳敘事對兒童自傳記憶的影響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26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