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甑赖抡J知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4-23 21:19
在傳媒方式不斷進步的今天,電子游戲已經(jīng)成為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機、電視、i Pad以及電腦都是電子游戲的主要載體。然而,游戲開發(fā)商為了吸引玩家,不斷地對游戲注入刺激性元素,如暴力、血腥、色情等,致使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shù)游戲都屬于暴力電子游戲。調(diào)查表明,游戲市場85%的游戲包含暴力成分,50%游戲含有超多暴力成分。以往研究也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玩暴力電子游戲會增加個體的攻擊性認知,容易產(chǎn)生憤怒情緒,以及生理喚醒增高。然而,暴力電子游戲不僅僅只含有暴力元素,還含有許多其他社會性元素,例如,道德元素。先前研究發(fā)現(xiàn),虛擬的媒體暴力可能導致虛擬的道德認知發(fā)生變化,進而導致現(xiàn)實的道德認知結構改變。在道德心理學領域,諸多研究者關注媒體暴力對兒童個體道德行為的影響(如,攻擊行為、助人行為等)。根據(jù)社會認知理論,兒童通過學習和觀察到虛擬媒體暴力中的不道德行為,兒童也會主動對這些不道德元素進行加工和內(nèi)化,形成新的道德認知。因此,社會認知理論強調(diào)兒童如何根據(jù)環(huán)境中的信息,主觀能動地對這些信息刺激進行認知加工。事實上,很少研究對暴力電子游戲影響道德認知進行系統(tǒng)探討,很少研究對整個青少年群體的道德認知發(fā)展進行...
【文章頁數(shù)】:14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選題緣由
1.1 問題提出
1.2 研究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界定與測量
2.2 暴力電子游戲?qū)Φ赖抡J知影響研究
2.3 暴力電子游戲與道德認知有關的理論
2.4 暴力電子游戲?qū)Φ赖抡J知影響的個體差異
2.5 現(xiàn)有研究的局限 3 研究設計
3.1 核心變量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內(nèi)容與框架
3.4 研究思路與方法 4 研究1.暴力電子游戲接觸與青少年道德認知發(fā)展的關系
4.1 研究1A.暴力電子游戲與青少年道德認同的關系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結果
4.1.4 討論
4.1.5 小結
4.2 研究1B.暴力電子游戲接觸與青少年道德推脫的關系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結果
4.2.4 討論
4.2.5 小結 5 研究2.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甑赖屡袛嘤绊懙亩虝r效應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結果
5.4 討論
5.5 小結 6 研究3.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晖怙@道德認知影響的短時效應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3 結果
6.4 討論
6.5 小結 7 研究4.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陜?nèi)隱道德認知影響的短時效應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方法
7.3 結果
7.4 討論
7.5 小結 8 研究5.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甑牡赖抡J知發(fā)展影響的長時效應
8.1 研究5A.暴力電子游戲與道德推脫縱向關系:一項交叉滯后分析
8.1.1 研究目的
8.1.2 研究方法
8.1.3 結果
8.1.4 討論
8.1.5 小結
8.2 研究5B.道德推脫在暴力電子游戲預測攻擊行為中的中介作用:個體內(nèi)和個體間效應分析
8.2.1 研究目的
8.2.2 研究方法
8.2.3 結果
8.2.4 討論
8.2.5 小結
8.3 研究5C.暴力電子游戲接觸與道德推脫的縱向關系:一項潛變量增長模型分析
8.3.1 研究目的
8.3.2 研究方法
8.3.3 結果
8.3.4 討論
8.3.5 小結 9 總討論與總結論
9.1 總討論
9.1.1 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甑赖抡J知的影響
9.1.2 暴力電子游戲影響道德認知的發(fā)展效應
9.1.3 暴力電子游戲?qū)Φ赖抡J知的個體差異
9.1.4 暴力電子游戲?qū)Φ赖抡J知影響的理論模型
9.1.5 創(chuàng)新點與局限
9.1.6 教育啟示
9.2 總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發(fā)表論文及參加課題一覽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暴力電子游戲?qū)粜袨榈挠绊懠捌錉幷揫J]. 滕召軍,劉衍玲,郭成.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4)
[2]媒體暴力與攻擊性:社會認知神經(jīng)科學視角[J]. 滕召軍,劉衍玲,潘彥谷,堯德中.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3(06)
[3]道德推脫對青少年攻擊行為的影響: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效應[J]. 楊繼平,王興超. 心理學報. 2012(08)
[4]青少年道德自我認同問卷的修訂[J]. 萬增奎,楊韶剛. 社會心理科學. 2008(05)
[5]青少年道德自我認同問卷的修訂[J]. 萬增奎,楊韶剛. 社會心理科學. 2008 (05)
本文編號:3648005
【文章頁數(shù)】:14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選題緣由
1.1 問題提出
1.2 研究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相關概念界定與測量
2.2 暴力電子游戲?qū)Φ赖抡J知影響研究
2.3 暴力電子游戲與道德認知有關的理論
2.4 暴力電子游戲?qū)Φ赖抡J知影響的個體差異
2.5 現(xiàn)有研究的局限 3 研究設計
3.1 核心變量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內(nèi)容與框架
3.4 研究思路與方法 4 研究1.暴力電子游戲接觸與青少年道德認知發(fā)展的關系
4.1 研究1A.暴力電子游戲與青少年道德認同的關系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方法
4.1.3 結果
4.1.4 討論
4.1.5 小結
4.2 研究1B.暴力電子游戲接觸與青少年道德推脫的關系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方法
4.2.3 結果
4.2.4 討論
4.2.5 小結 5 研究2.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甑赖屡袛嘤绊懙亩虝r效應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結果
5.4 討論
5.5 小結 6 研究3.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晖怙@道德認知影響的短時效應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3 結果
6.4 討論
6.5 小結 7 研究4.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陜?nèi)隱道德認知影響的短時效應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方法
7.3 結果
7.4 討論
7.5 小結 8 研究5.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甑牡赖抡J知發(fā)展影響的長時效應
8.1 研究5A.暴力電子游戲與道德推脫縱向關系:一項交叉滯后分析
8.1.1 研究目的
8.1.2 研究方法
8.1.3 結果
8.1.4 討論
8.1.5 小結
8.2 研究5B.道德推脫在暴力電子游戲預測攻擊行為中的中介作用:個體內(nèi)和個體間效應分析
8.2.1 研究目的
8.2.2 研究方法
8.2.3 結果
8.2.4 討論
8.2.5 小結
8.3 研究5C.暴力電子游戲接觸與道德推脫的縱向關系:一項潛變量增長模型分析
8.3.1 研究目的
8.3.2 研究方法
8.3.3 結果
8.3.4 討論
8.3.5 小結 9 總討論與總結論
9.1 總討論
9.1.1 暴力電子游戲?qū)η嗌倌甑赖抡J知的影響
9.1.2 暴力電子游戲影響道德認知的發(fā)展效應
9.1.3 暴力電子游戲?qū)Φ赖抡J知的個體差異
9.1.4 暴力電子游戲?qū)Φ赖抡J知影響的理論模型
9.1.5 創(chuàng)新點與局限
9.1.6 教育啟示
9.2 總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發(fā)表論文及參加課題一覽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暴力電子游戲?qū)粜袨榈挠绊懠捌錉幷揫J]. 滕召軍,劉衍玲,郭成.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4)
[2]媒體暴力與攻擊性:社會認知神經(jīng)科學視角[J]. 滕召軍,劉衍玲,潘彥谷,堯德中.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3(06)
[3]道德推脫對青少年攻擊行為的影響: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效應[J]. 楊繼平,王興超. 心理學報. 2012(08)
[4]青少年道德自我認同問卷的修訂[J]. 萬增奎,楊韶剛. 社會心理科學. 2008(05)
[5]青少年道德自我認同問卷的修訂[J]. 萬增奎,楊韶剛. 社會心理科學. 2008 (05)
本文編號:36480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4800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