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故我在?自我聲音識別機制的探索
發(fā)布時間:2021-08-27 23:28
自我聲音屬于自我相關(guān)信息,同時也是個體識別身份時最重要的標志之一。聲音骨傳導和空氣傳導的傳導方式和個體動機水平的差異都會影響個體自我聲音識別。在進行自我聲音識別認知加工的過程中,會激活右半球額葉大部分腦區(qū),并且在P3和N2成分上與非我身份聲音識別中同樣存在顯著差異。從聲音刺激和個體動機兩種角度來開展自我聲音識別研究,并結(jié)合進化心理學與腦成像技術(shù)探索其神經(jīng)機制,宜成為未來研究的一個方向。
【文章來源】:心理科學.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聲音身份識別的修正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我威脅刺激對返回抑制的影響[J]. 徐欣穎,高湘萍. 心理科學. 2017(02)
[2]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聽覺掩蔽環(huán)境下的言語識別[J]. 吳超,吳璽宏,李量.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6)
[3]內(nèi)側(cè)前額葉皮質(zhì)——“自我”的神經(jīng)基礎(chǔ)[J]. 楊帥,黃希庭,傅于玲. 心理科學進展. 2012(06)
[4]自我面孔識別的腦機制[J]. 關(guān)麗麗,齊銘銘,張慶林,楊娟.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9)
[5]中國學生的自我面孔識別(英文)[J]. 朱瀅,戚健俐,張劍. 心理學報. 2004(04)
本文編號:3367312
【文章來源】:心理科學.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聲音身份識別的修正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我威脅刺激對返回抑制的影響[J]. 徐欣穎,高湘萍. 心理科學. 2017(02)
[2]精神分裂癥患者在聽覺掩蔽環(huán)境下的言語識別[J]. 吳超,吳璽宏,李量.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6)
[3]內(nèi)側(cè)前額葉皮質(zhì)——“自我”的神經(jīng)基礎(chǔ)[J]. 楊帥,黃希庭,傅于玲. 心理科學進展. 2012(06)
[4]自我面孔識別的腦機制[J]. 關(guān)麗麗,齊銘銘,張慶林,楊娟.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9)
[5]中國學生的自我面孔識別(英文)[J]. 朱瀅,戚健俐,張劍. 心理學報. 2004(04)
本文編號:33673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673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