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大學生與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慣性

發(fā)布時間:2021-07-14 18:48
  情緒慣性反映了情緒變化的阻抗,具體表現為個體當前情緒狀態(tài)能被之前情緒狀態(tài)預測的程度,預測程度越大反映情緒慣性越高。目前情緒慣性的研究對象集中于抑郁癥患者,很少有研究關注心理健康者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慣性;并且多關注消極情緒慣性,而沒有涉及積極情緒慣性;以往研究大多以自我報告的情緒考察情緒慣性,沒有把情緒的自主神經反應作為考察情緒慣性的指標。本研究共包含兩部分,第一部分以101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篩選出心理健康的研究對象,要求研究對象采用經驗取樣法記錄小時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連續(xù)五天共記錄50次。在實驗室中采用電影片段任務法,記錄分鐘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并同時采集情緒的生理指標。考察大學生在心境(小時情緒)和情緒狀態(tài)(分鐘情緒)下情緒慣性的特點。第二部分以163名四種精神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量表得到其抑郁和焦慮水平。采用電影任務法記錄分鐘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考察四種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慣性特點,以及他們的抑郁、焦慮癥狀與情緒慣性水平之間的關系。并使用方便取樣法選取72名研究對象作為正常對照組,考察正常對照者與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慣性是否存在差異。結果發(fā)現,(1)大學生在小... 

【文章來源】: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獻綜述
    2.1 情緒動力性
    2.2 情緒慣性的定義、測量和表達
        2.2.1 情緒慣性的定義
        2.2.2 測量不同時間尺度的情緒慣性
        2.2.3 情緒慣性的表達層次
    2.3 情緒慣性與心理健康、抑郁程度
    2.4 情緒慣性與認知因素
    2.5 情緒慣性的研究方法
3 問題提出和研究意義
    3.1 問題提出
    3.2 研究意義
4 研究一 大學生的小時、分鐘情緒慣性
    4.1 研究假設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對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2.4 數據處理和分析
    4.3 結果
        4.3.1 小時和分鐘積極情緒、消極情緒比較
        4.3.2 小時和分鐘情緒慣性結果
        4.3.3 情緒生理指標的慣性結果
        4.3.4 心理健康與情緒慣性的關系
        4.3.5 心理健康與情緒慣性的生理指標的關系
    4.4 討論
        4.4.1 小時和分鐘積極情緒、消極情緒慣性
        4.4.2 情緒慣性的生理指標分析
        4.4.3 心理健康與情緒慣性的關系分析
5 精神疾病患者的分鐘情緒慣性
    5.1 研究假設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對象
        5.2.2 研究工具
        5.2.3 研究程序
        5.2.4 數據處理方法
    5.3 結果
        5.3.1 四種精神疾病患者的積極、消極情緒比較
        5.3.2 四種精神疾病患者間PANAS評分比較
        5.3.3 四種精神疾病患者間SDS、BAI評分比較
        5.3.4 四種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慣性
        5.3.5 四種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慣性與其焦慮/抑郁癥狀的關系
        5.3.6 四種精神疾病患者間的情緒慣性與其焦慮/抑郁癥狀的關系比較
        5.3.7 正常對照組與四種精神疾病患者間的情緒慣性與其焦慮/抑郁癥狀的關系比較
    5.4 討論
        5.4.1 四種精神疾病患者間的PANAS評分比較
        5.4.2 四種精神疾病患者間的SDS、BAI評分比較
        5.4.3 四種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慣性分析
        5.4.4 四種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慣性與其焦慮/抑郁癥狀的關系分析
6 總討論
    6.1 大學生和四種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緒慣性
    6.2 本研究創(chuàng)新及不足
7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心理彈性者的日常情緒特征:結合體驗采樣研究的證據[J]. 呂夢思,席居哲,羅一睿.  心理學報. 2017(07)
[2]日常生活中壓力對憤怒情緒的動態(tài)影響:特質正念的調節(jié)作用[J]. 徐慰,符仲芳,王玉正,王曉明,安媛媛.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7(03)
[3]中學生學業(yè)羞愧:測量、生理喚醒及其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J]. 馬惠霞,薛楊,劉靜.  心理學報. 2016(05)
[4]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情緒調節(jié)[J]. 朱傳林,李萍,羅文波,齊正陽,何蔚祺.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4)
[5]經驗取樣法——一種收集“真實”數據的新方法[J]. 張銀普,駱南峰,石偉.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2)
[6]正念訓練改善情緒惰性的效果:正念特質的調節(jié)作用[J]. 徐慰,劉興華,劉榮.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6)
[7]穩(wěn)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情緒管理能力的相關研究[J]. 鄭敏婕,石川,康嵐,姚樹橋,徐一峰,許秀峰,師建國,張聰沛,于欣.  中華精神科雜志. 2015 (04)
[8]農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與心理彈性、核心自我評價[J]. 曾小娟,蔣浩,李永鑫.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4(12)
[9]基于動態(tài)評估的取樣法:經驗取樣法[J]. 段錦云,陳文平.  心理科學進展. 2012(07)
[10]大學生抑郁自評量表(SDS)調查結果因子分析[J]. 張丹霞,羅家洪,彭林珍,喻箴,李麗,孫睿,吳學智.  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2(05)

碩士論文
[1]不同情緒狀態(tài)下情緒調節(jié)方式對類比推理的影響[D]. 劉璐.天津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2846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846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29d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