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傾向、內在狀態(tài)的信心水平對自我知覺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4-18 08:15
本文關鍵詞:強迫傾向、內在狀態(tài)的信心水平對自我知覺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病理性懷疑和不確定感是強迫癥(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的主要癥狀之一。傳統(tǒng)的強迫癥定義提出,強迫癥患者不僅懷疑自身的認知功能,如記憶、注意、知覺、決策等,還懷疑其他的內在狀態(tài),如感覺、偏好、愿望、信念等(Janet,1903; Rapoport,1989; Reed,1985; Shapiro,1965)。這些持續(xù)性的懷疑和對內在狀態(tài)的不確定感,會影響個體的行為和認知,并產生一系列強迫癥病理性行為,如強迫清洗、排序、檢查等,表現(xiàn)出反復尋求外在保證或對外在確認的需求(Dar et al.,2000; Nedeljkovic, Moulding, Kyrios, Doron,2009)。 Lazarov等人(2010)提出Seeking Proxies for Internal States (SPIS)理論,認為強迫癥狀與個體內在狀態(tài)的主觀信念缺乏有關,表現(xiàn)為強迫個體形成和依賴外部線索作為一種補償策略,來獲得可靠的內心體驗,并且可能與對內在狀態(tài)評價的信心水平降低有關。也有研究認為,強迫癥個體的主觀信念完整,并不影響對自身內在狀態(tài)的知覺,而是因為對內心體驗缺乏信心,才導致懷疑和不確定、依賴外部線索等一系列強迫癥狀的發(fā)生(Radomsky Alcolado,2010)那么,強迫個體的主觀信念、內在狀態(tài)的信心是否會導致其對外在客觀線索表現(xiàn)出更多的依賴呢?本研究基于SPIS理論,借助虛擬生理反饋范式,共同探討強迫傾向、內在狀態(tài)的信心水平對自我知覺的影響。研究一,采用帕多瓦問卷,從350名在校大學生中篩選出30名高低強迫傾向者作為實驗樣本,其中高強迫傾向受試者13人,低強迫傾向個體17人,通過考察高、低強迫傾向個體對自身肌肉緊張感進行主觀評估,發(fā)現(xiàn),與低強迫傾向個體相比,高強迫傾向個體在判斷自身肌肉緊張感時,對外在客觀線索更大的依賴,表現(xiàn)出更多的自我知覺效應,且對自身判斷結果的信心水平更低。研究二,通過相同的虛擬生理反饋實驗范式,采用32名在校大學生作為隨機樣本,操縱受試者對自身內在狀態(tài)的信心,發(fā)現(xiàn)與控制組相比,信心破壞組更加依賴外在客觀線索,但強迫癥狀嚴重程度與自我知覺效應并沒有明顯聯(lián)系。研究三,考察高、低強迫傾向個體,并操縱其對內在狀態(tài)的信心水平,發(fā)現(xiàn):(1)高強迫傾向個體都比低強迫傾向個體更依賴外部線索評價;(2)強迫傾向、內心體驗的信心水平與主觀信念的缺乏確實有關,表現(xiàn)為高強迫傾向個體的主觀信念缺乏受其信心水平的影響,低信心會加劇其主觀信念缺乏,從而表現(xiàn)出對外部線索更強的依賴傾向,表現(xiàn)出更多的自我知覺效應。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強迫癥狀與個體主觀信念的缺乏有關,且這種缺乏導致對自身內在狀態(tài)的信心水平降低,從而采取對外在客觀線索的依賴作為一種補償策略,緩解不確定感和懷疑。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強迫癥病理機制的解釋,并能夠對強迫癥狀的認知治療提供實證基礎。但由于受試者來源于非臨床樣本,在臨床應用上仍需后續(xù)研究檢驗和實踐。
【關鍵詞】:強迫傾向 主觀信念 自我知覺 外在線索 被破壞的信心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2.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8
- 1 文獻綜述8-14
- 1.1 強迫癥的概述8-9
- 1.2 信心研究綜述9-10
- 1.3 自我知覺研究概述10-14
- 2 問題提出和研究框架14-17
- 2.1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14
- 2.2 研究框架14-15
- 2.3 研究的理論意義15
- 2.4 研究的實踐意義15-17
- 3 研究一 強迫傾向水平對自我知覺的影響17-24
- 3.1 研究假設17
- 3.2 被試17
- 3.3 儀器設備17-18
- 3.4 測量18-19
- 3.5 程序19-20
- 3.6 數(shù)抓分析與結果20-22
- 3.7 討論22-24
- 4 研究二 對內在狀態(tài)的信心水平對自我知覺的影響24-28
- 4.1 被試24-25
- 4.2 測量與儀器設備25
- 4.3 實驗程序25
- 4.4 數(shù)據(jù)分析與結果25-27
- 4.5 討論27-28
- 5 研究三 強迫傾向個體對內在狀態(tài)的信心水平對自我知覺的影響28-34
- 5.1 被試28
- 5.2 測量與儀器設備28-29
- 5.3 程序29
- 5.4 數(shù)據(jù)分析29-31
- 5.5 討論31-34
- 6 綜合討論34-36
- 7 結論36-37
- 8 不足和展望37-38
- 參考文獻38-45
- 附錄45-49
- 致謝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鐘杰,譚潔清,匡海彥;高、低強迫癥狀個體的詞語再認差異[J];心理學報;2005年06期
2 王芹;白學軍;郭龍健;沈德立;;負性情緒抑制對社會決策行為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2年05期
3 張眾良;張仲明;李紅;;強迫癥病理的認知 行為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2期
本文關鍵詞:強迫傾向、內在狀態(tài)的信心水平對自我知覺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44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4453.html